![]() |
|
|||
中新網12月24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勞委會』放寬過勞死認定標准,對於愈來愈多人把工作帶回家,『勞委會』表示,只要醫師依據指引判定工作負荷過重,就算發病地點不在公司,一樣可認定為過勞死。
臺灣『勞委會安全衛生處』處長傅還然指出,新公告過勞死認定標准,將職業病舊制規定『工作場所的猝發』拿掉,改成『職業負荷』,也就是說,未來過勞死的認定范圍將不限工作場所發生,『在家工作也算加班』。
傅還然說,工作負荷情形由職業病醫師判定,因企業作業型態改變,『勞工或家屬只要能證明是在家工作』,醫師都會納入評估,若判斷是因為工作而導致病發,都算過勞死。
臺灣近日頻傳民眾累倒在工作崗位上,有醫師列出『過勞危險族』的黑名單,包括三高、抽煙者、先天肥厚性心肌病變患者等,應定期追蹤檢查,並注意工作時不要長期『黏在座位』。
臺北榮總心髒科醫師江晨恩指出,這些危險族群體內膽固醇較易堆積血管壁,引起血管阻塞。另外,先天肥厚性心肌病變、心髒病與相關病史者,本身心髒弱、承受度低,應避免過度疲累,否則也易引發心肌梗塞、心因性猝死。
江晨恩警告,長期坐著,會導致腿部血液循環變差,引發肺動脈栓塞;最好每坐一小時後,能起身四處走動、增加腿部血液循環。
醫師提醒,若突然胸悶、喘、臉色發白,應立刻放下手邊工作,到辦公室外呼吸新鮮空氣。無論是否高危險族群,平時都要定期身體檢查,照超音波、心電圖等,纔能掌握健康狀況。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