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年第一天,某網一條名為『誰救我爸精神病院關14年』帖子引發網絡圍觀。小姑娘『郭寒韻』稱:誰救出我爸,我做你的女人。媒體調查發現,賣身救父並不存在,此帖系人策劃。然而這不是人們常見的網絡欺騙,背後有著一個無比辛酸並沈重的維權故事:『賣身救父』是假,可『被精神病』是真,為了引起媒體關注,帖主策劃了這個故事。目前被十堰竹溪警方以精神病為由關了10多年的郭元榮已被釋放,策劃者稱『維權須用怪招』。
人們向來反感欺騙,反感網絡策劃,反感一些網絡炒家利用網民的憤怒編造虛假的悲情故事牽著人們的鼻子走。可是,在這個策劃出的『賣身救父』之前,被利用、被欺騙、被誤導了的網民,實在不忍心去譴責那個欺騙了他們的人,而只有對『欺騙者』的同情和理解。因為,那個『欺騙的理由』實在讓人無法責怪——他這樣做僅僅是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為了曲線維權。『賣身救父』不過是為救人而想出來的維權怪招。
為了引起媒體的關注,帖主此前嘗試過許多辦法,以發帖的形式喚起社會的關注,可多次發帖迅速沈下去。於是開始思考什麼樣的帖子能夠吸引網民的眼球,引起媒體關注,最終他想到的是容易引人注目、公眾愛看、媒體覺得有新聞價值的『賣身救父』。事實正如他所想像,『賣身救父』帖獲得高點擊率,最後成為天涯社區的頭條。結果也如他所願,引來了媒體報道,受到巨大壓力的有關部門不得不『釋放』了已在精神病院呆了14年的郭元榮。
因為過分依賴媒體,可媒體的關注視野是有限的,媒體人追求正義,悲天憫人,可他們有自己對新聞規律判斷,很多時候只能選擇去報道『最有新聞價值』的案例。面對求助時,他們要看這件事有沒有『新聞點』。尤其是當許多弱者都將求助的目光轉向媒體時,不堪重負的媒體不得不在這些信息中進行選擇。不錯,媒體有自己的弱點,他們會選擇那些更普遍的案例、要有引人關注的噱頭、要有新的表現形式——媒體對『新聞價值』的屈從,可能也源於公眾對一般事件的審丑疲勞和對新奇事物的關注。
媒體的這種報道取向,『引導』著那些寄望於引起媒體關注的人迎合著媒體的取向,挖掘自己身上最具新聞價值的資源。比如,挖掘自己容易引起媒體關注的特殊身份,挖掘自己的遭遇中媒體可能感興趣的經歷——不可能每個人都有新聞資源和新聞價值可以挖掘。當無法挖掘時,他們只有想到『編造』。這個事件中就是,公眾對『被精神病』這種冤屈和苦難已經屢見不鮮,已經很難成為新聞,很難引起注意,這時候,也許只有『賣身救父』這樣充滿故事性的噱頭纔能讓人們抬一抬那審丑疲勞的眼皮。這就是他所說的『維權須用怪招』。
事件水落石出後,當地宣傳部門稱此事是某些人虛構郭元榮女兒賣身救父,誘導媒體和網民關注,從而把事情搞大,是一種欺騙行為——這種轉移視線的狡辯很讓人反感。作為制造了『被精神病』的地方政府,不去反思公民『維權須用怪招』之痛,卻去責怪他們無奈的『欺騙』,這樣的邏輯實在說不過去。□二木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