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浙江在線01月10日訊
鄞州區中河街道飛虹社區中心廣場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早上晨練時,常見10多位老太站在那裡分菜。這不是有人來這裡擺攤,而是社區裡有一個『老太批菜團』。
熱心的『老太批菜團』團長昨天,記者在社區裡見到了『老太批菜團』團長吳玉英阿姨。吳阿姨今年72歲,滿頭白發的她正穿著棉衣、圍著圍巾晨練。一聽記者要采訪『老太批菜團』,吳阿姨很低調。她說:氣象預報講要下雪,菜價肯定要漲的,我們已提前團購了一大批芋艿、番薯、土豆、苹果,南北貨類胡桃、冬棗、木耳、香菇也儲存了一些,今天休息。
吳阿姨在社區裡是個名人,大伙見到了都會打個招呼。居民們說,吳阿姨可熱心了,為居民義務團購已經堅持了9個年頭。社區中心廣場裡,吳阿姨為10多位老太太分菜的場景成了一道常年不變的風景線。
吳阿姨退休前在寧波老字號『樓茂記』工作,9年前搬到飛虹小區居住。怎麼會想到組建『老太批菜團』呢?吳阿姨打開了話匣子。飛虹小區雖屬城鄉接合部,但菜價卻很貴,她四處比較後總是喜歡跑到老住處新河頭去買菜。有一次晨練,同小區一起鍛煉的老人們也談起了買菜的相似感受,再加上大伙年紀大了,行動不便,到遠的地方去買菜比較吃力。而飛虹社區毗鄰市蔬菜、水果批發市場,條件得天獨厚。吳阿姨決定幫大家去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團購。
『老太批菜團』有本買菜經『老太批菜團』常年有10多戶家庭參加,老太太們的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每天晨練時,吳玉英阿姨會帶著小本子向大家征求意見,問各家缺啥東西啦,需要多少啦。下午,她就前往蔬菜批發市場買菜,第二天晨練時分發給大家。
東西買得多,上批發市場前還先到飛虹菜市場探一探市場零售行情,吳阿姨團購回來的菜自然既便宜又新鮮。比如市場價每500克2.5元的毛芋艿,批發價纔1.3元;市場價每500克1.5元的紅番薯,批發價只要0.8元,差不多能省一半錢。吳阿姨每次都按批發價給『團員』。如果還有多餘,就分給其他居民,從不賺一分錢。這樣的好事,大伙自然歡迎。
時間久了,吳阿姨有了自己的一套『買菜經』——逢低吸納。前年年底,大蒜價格被炒高,批發價曾一度飆至每千克24元。去年5月,大蒜價格回落至每千克10元。吳玉英趕緊勸說老姐妹趁低價時囤貨。果然,兩個月後,大蒜價格又飆至28元/千克。
團購『購出』溫馨鄰裡關系今天團購100千克芋艿,明天團購50千克海蜇頭……看著老姐妹們歡喜地拎著既便宜又新鮮的菜回家,吳玉英阿姨心裡樂呵呵的。
看著這一切,熱心的蔣志雲夫婦也加入進來了。如今,蔣師傅分管運輸,蔣師母負責副食品團購,吳阿姨則是算賬和監督。蔣師傅經常騎著電動車到望湖市場、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去批發,有時候參加團購的有十幾戶人家,買來的菜重達三四百斤,蔣師傅電動車一趟運不完,就運兩趟甚至三趟,著實讓人感動。對個別腿腳不方便的老人,蔣師傅還會把菜送上門去。
『老太批菜團』批發的東西也越來越豐富,水果、蔬菜副食品、日用品等等。大家誰也不會為拿到的東西好壞臉紅。
『老太批菜團』的存在,不僅使居民們省了不少錢,鄰裡關系也越來越溫馨和諧。
記者感言:記者就住在飛虹社區,跟吳阿姨家相隔不遠,經常看到小區裡這溫馨的一幕。飛虹社區裡住著不少老人,『老太批菜團』是大伙經常聊起的話題。記者家裡的老人也曾湊上去聊過,回來算了一筆賬,每個月能省不少錢呢。除了持家,更令人羡慕的是『老太批菜團』成員之間的和睦關系,大家一起晨練,一起談家事,一起出主意如何買菜,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在現代都市裡,這是多麼令人稱道的鄰裡關系啊,和諧的社區,不正是由這樣一道道溫馨的風景構成的嗎?
據寧波晚報記者沈莉萍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