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浙江在線01月10日訊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二者將安取衷哉。』這是1000多年前蘇軾的千年之著《三槐堂銘並敘》,近日被發現在遂昌王氏族譜內。
《三槐堂銘並敘》裡記載了王氏先祖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圖個人的名和利,並希望子孫後代能成為國家棟梁的良苦用心。王氏祖譜裡記載最早的王氏祖先就是王佑,王佑曾孫王鞏與蘇軾同朝為官時,蘇軾為王氏家族寫下了這篇著名的家譜敘文流傳至今。族譜裡,在王佑像的後面就是北宋大文豪蘇軾寫的王氏家譜敘文,名稱《三槐堂銘並敘》。發現者王水根介紹說,這是他最近在整理王氏家譜時發現的。
我國的王姓,有一個名聞遐邇的堂號,那便是已經相承相襲了一千年之久的『三槐堂』。『三槐堂』的王姓,是傳自宋朝初年的名相王旦,『三槐堂』的典故,是發生在山東省的萃縣。大意是這樣的——王旦的父親王佑,官拜尚書兵部侍郎,以文章顯於漢、周之際,世多稱其陰德。有一天,王佑親手在庭院中植下三株槐樹,並且說:二臺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老,此其所以志也。
後來,他的次子王旦,果然在宋真宗時拜相,於是天下人就稱他們這一家人為『三槐王氏』了。當年的王佑,期勉自己的子孫出人頭地,為何不種植別的樹、而選擇了槐樹?原來,王佑植槐是具有深意的——古代,槐樹象征著淵博的學問和崇高的地位。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