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2日,全國氣象局長會在廣東舉行,會上發布的《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10年為本世紀以來我國氣候最為異常的一年,全年降水偏多,旱澇災害交替發生。
早在2004年2月,美國國防部出資、委托GBN公司(美國全球商業網絡諮詢公司)發布了一份名為《氣候突變的情景及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意義》的報告,預言中國南方將在2010年前後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乾旱。盡管『預言』有些聳人聽聞,但國內相關專家認為,中國應從中警醒,將氣候研究提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
極端氣候超恐怖主義
『今後20年內,全球氣候將發生突變,一場全球性災難就擺在我們面前,成百上千的人將在自然災害中死亡。』
『亞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溫度下降達2.8攝氏度,北歐下降3.3攝氏度……到2020年,歐洲沿海城市將被上昇的海平面淹沒,英國將像西伯利亞一樣寒冷乾燥……』
這些『預言』來自美國五角大樓2004年向美國時任總統布什遞交的一份『秘密報告』,報告警告說:今後20年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構成的威脅要超過恐怖主義。
美國防部研究中國氣候
報告特別提到2010年的中國氣候狀況:中國南部地區在2010年前後將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乾旱。中國現在『南澇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時候可能變成『北澇南旱』的降水分布型;夏季風可以為中國帶來降水,但也會引起負面效應,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嚴重。由於水汽蒸發冷卻作用的降低,會引起寒冬延長,夏季高溫增加。
這份報告由美國國防部出資10萬美元,委托GBN公司完成。研究的出發點是設想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的最壞的可能性,並提出應對之策。
『北澇南旱』結論早已得出
中國南部會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乾旱嗎?中國現在的『南澇北旱』的降水分布型會變成『北澇南旱』嗎?
通過大量的分析,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羅勇繪制了從1951年到2000年我國夏季降水分布圖。『可以看得出來,我國降水集中的地區在有規律地變化著,存在著20年左右的周期。未來10年多雨區可能會重新回到北方,也就是可能在2010年左右形成了"南旱北澇"的局面。』羅勇說。
無獨有偶,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教授錢維宏早在GBN報告發布前一年也得出了『南澇北旱』可能變成『北澇南旱』的結論。
專家建議上昇到國家安全
針對GBN報告的預測中國科學家已經進行了三次研討。與會專家認為,雖然該報告中對全球氣候變化預測的極端情景幾乎不可能發生,但其中對中國部分的預測還是很有啟發意義和預警價值的,它提醒中國科學家將氣候變化研究上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
不過,也有科學家指出:『GBN報告描述的情景僅是極端的情況,也許發生在某些地區,但不會是全球所有地區,而且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很小。』
我國去年氣候最異常
12日,全國氣象局長會在廣東舉行,會上發布的《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10年為本世紀以來我國氣候最為異常的一年,全年降水偏多,旱澇災害交替發生,高溫日數創歷史新高,極端高溫和強降水事件發生之頻繁、強度之強、范圍之廣歷史罕見,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為本世紀以來之最。
《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10年年降水量681毫米,比常年偏多11.1%,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年暴雨日數比常年偏多21.5%,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7攝氏度。氣象及其次生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0億元,屬於氣象災害偏重年份。
氣候異常四大原因
一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的轉換十分異常。拉尼娜的快速發生發展,對我國2010年夏秋及冬季的氣候及臺風活動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是極地大氣環流的異常調整,使得極地冷空氣不斷擴散南下,強烈影響了中高緯度的國家和地區;
三是6月至8月間出現的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強大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直接導致了我國夏季氣候的異常,主要表現為我國臺風生成個數偏少,華南、江南、江淮、東北和西北東部出現暴雨洪澇災害;
四是全球氣候變化是極端事件增多、增強的大背景。近百年的全球氣候變暖不只表現出氣溫昇高,也表現出氣溫變率加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
去年全球29.5萬人
死於自然災害
德國慕尼黑再保險集團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有29.5萬人死於自然災害。報告同時顯示,去年全球自然災害總計造成約1300億美元經濟損失。
去年全球發生有記錄的嚴重自然災害950起。按災害次數計,2010年是1980年以來自然災害第二多的年份,而且,去年自然災害次數遠超近10年來的平均值785起。去年發生的自然災害中,九成與惡劣氣候有關,例如風暴和洪水。
巴西暴雨
270人遇難民眾稱生活在地獄
近日巴西裡約熱內盧州接連受到強暴雨襲擊,大雨引發山洪和泥石流,從11日到12日早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已經有至少270人死亡,這使得自去年聖誕節以來巴西東南部因為暴雨喪生的總人數超過了300人。巴西總統羅塞夫決定向災區撥款4.61億美元,幫助搶修基礎設施和進行災後重建,並於13日赴災區視察。
距離裡約熱內盧市約65公裡的特雷索波利斯市遭受了『該市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不到24小時的降雨量超過了260毫米,有130人在大雨引發的山洪和泥石流中喪生,位於山腳房屋的磚塊已經被洪水抬昇到了山腰,約1000人因此無家可歸。附近的新弗裡堡市和彼得羅波利斯市也分別有107人和27人喪生。
當地居民席爾瓦說,『許多人都失蹤了,並且很可能永遠都不會被找到』,洪水奪去了她15名親屬的生命,包括5個侄子和侄女。『我們能做什麼呢?這簡直就是地獄。』
巴西每年都有數百人因暴雨以及泥石流災害喪生,其中多數是窮人,因為他們往往都把自己的房屋建在山坡上,並且這些房子基本都沒有牢固的地基。
澳大利亞洪災
比美卡特裡娜颶風還慘
澳大利亞昆士蘭洪災災情進一步惡化,該國第三大城市布裡斯班市中心商業區,恍若一個淹沒在水中的『鬼域』,唐人街也人去樓空。
布裡斯班的一個欖球場變身『巨型泳池』,街道成為『狂野之河』,牲畜、家具、汽車、房屋和一具具的屍體隨水漂流。在翻起2米高『內陸海嘯』的重災區洛克耶谷,災民沃伯頓說:『看到一些人浮在水面,蹲下去看時,發現他們並非在游泳,他們都死了。』一名災民說:『看到一個現代城市被蹂躪成這樣,實在難以置信。』而在布裡斯班的近郊城鎮,則已出現歹徒搶掠事件。
經濟學者12日表示,澳洲嚴重水災導致經濟損失或達130億澳元,並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比2005年蹂躪美國的颶風『卡特裡娜』更慘重。澳元兌美元匯價持續下跌,11日曾低見0.9803美元,創近4周新低。
專家指出,昆士蘭省的煉焦煤產量佔全球市場一半,大堡礁更是主要旅游勝地,水災使當地大部分礦場和大堡礁變成災區,出口、基建和旅游業損失嚴重。有分析指,水災可令澳洲首季GDP減少1%,年度損失則為GDP的0.3%。
美國於2005年先後遭颶風『卡特裡娜』和『麗塔』吹襲,財產損失介乎700億至1300億美元,對經濟影響大但較短暫。昆士蘭洪災令礦業、農業和旅游業損失慘重,預料經濟影響會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