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在遼寧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分組討論中,部分來自醫療行業的政協委員表示,醫院追逐醫療利潤導致了老百姓看病貴,而沒有解決『養醫』問題,承擔為醫院賺錢的壓力和高收入的誘惑是,導致醫生們過度醫療、追逐『醫療GDP』的重要原因。
『GDP攀比之風,在醫療行業同樣存在,醫生能不能完成經濟任務指標關乎其生存,是為病人著想,還是保自己的飯碗,每個醫生不得不仔細掂量。此外,國家對醫療機構的補貼不夠完善,醫院花錢買來昂貴的診斷設備,也不願意「閑著」。』一位政協委員表示,醫院要追求業績,任何監管防線都會破,而過度用藥、天價醫療費的病根在於過度醫療。
遼寧省政協委員、遼陽醫保中心主任唐可心認為,過度醫療實質就是超過疾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比如濫用無明確療效、無明確毒副作用的藥物,濫用和昇級使用抗生素,故意增加大型檢查和化驗次數;惡意延長平均住院日,拖延治療時間;醫療費用中有效治療的份額低。
遼寧省政協委員、宏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寶軍以抗生素為例介紹說,目前幾乎所有疾病的治療都使用抗生素,用普通抗生素對癥的,往往用高級抗生素;一種抗生素即可達到藥效的,卻要用兩三種抗生素;口服即可達到藥效的,卻動不動采用輸液或靜脈注射抗生素。出於利益驅動,個別醫生利用患者的信任,開出了很多患者根本不需要的高檔抗生素。
唐可心建議,醫療行政部門應盡快出臺基本醫療診治規范,設計包括臨床路徑和臨床疾病診斷分組、出入院標准、平均住院日、人均次費用等約束性指標,以及等級醫院按比例使用基本藥物,實行量化管理。而政府則應積極尋找最佳性價比的基本藥物、醫療服務項目和服務提供商(定點醫院),並以團購形式實現醫療服務高性價比的『打包』購買。
『政府應建立評價醫生服務質量的標准體系和統一的行業衛生標准,醫生們必須嚴格執行這種統一標准。比如,什麼疾病應該使用什麼等級的抗生素及輸液,應該首選哪種治療方式及藥物,這些都應該作為公共信息及時向社會公布。』另一位政協委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