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市將外來工全部納入就失業管理範圍,實行城鄉一體化
的平等就業服務
●全市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70%,其中建築業達到
90%以上;農民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73.73萬人
●僅2010年,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就爲外來工調解勞動爭議
案件1100起,直接挽回經濟損失120萬元
●在元旦、春節送溫暖慰問活動中,慰問外來工15.39萬人,
協助有關部門幫助1.14萬名外來工追討欠薪1898萬元
天津北方網訊:在一些地方春節後凸顯“用工荒”之際,作爲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每年都需要幾百萬外來務工者的天津,卻能基本保持外來工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平衡,其原因何在?
隨着春節長假的結束,天紡投資控股公司國印分公司的外來工已陸續返崗。印染車間的青工尚闖、尚猛兄弟來自河北省辛集市,春節過後,他們不但準時上崗,還把幾名同鄉帶到公司應聘就職。尚闖說:“在企業裏,我們和正式職工享受一樣的待遇,三餐有補貼,宿舍家電俱全,還可以定期參加公司舉辦的文體娛樂活動,使我們覺得有尊嚴、有自信。就拿春節返鄉來說吧,每年公司工會都包租大客車,有專職工會幹部護送我們回老家;對於家庭生活困難的外埠青工,公司還給予每人100元至300元不等的生活困難補助。所以我願意讓更多的老鄉一起來這裏成長、發展。”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很多企業裏並不鮮見。
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本市上至政府部門、各級工會組織,下至各企事業單位,都把給予外來工人文關懷當成一件大事來抓,多年來一直在加強“感情儲備”的各項工作,讓所有外來務工者都感受到來天津務工,不但物質上得到保障,而且還能得到一分信任、一分愛心、一分溫暖、一分希望,使得來本市的務工者源源不斷,讓天津遠離“用工荒”。
服務暖人心 保駕又護航
有業內人士認爲,“用工荒”意味着勞動力供小於求,市場會依據供求雙方的博弈結果自發上調均衡工資水平,也就會使“用工荒”的問題迎刃而解。但事實表明,問題絕非這麼簡單。除了工資水平問題,在“用工荒”的背後,還有自尊、信任、權益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所以應對“用工荒”不是企業單方面就能解決的,必須有調控部門的積極介入與引導。
記者從市人力社保局瞭解到,本市的外來工市場供求多年來基本保持平衡。源源不斷的外來工爲什麼都願意到天津來就業,這與天津“感情儲備”的各項政策和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本市將外來工全部納入就失業管理範圍,實行城鄉一體化的平等就業服務。全市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全部開通了外來工就業服務窗口,提供求職登記、職業指導、就業培訓、勞動合同訂立、社會保險繳納、勞動保障事務代理等一條龍服務。目前,全市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70%,其中建築業達到90%以上;農民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73.73萬人。
注重雙維護 着力促和諧
政策和制度能否得到落實,關係到“感情儲備”是否有實效。而長期形成的企業資本的極端強勢,勞動力資源的絕對弱勢,使得兩者之間的力量對比過於懸殊,僅僅靠企業自身的覺悟去平衡往往難以奏效。這就需要工會組織發揮雙維護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企業和諧。
本市各級工會組織發揮了“承上啓下”的積極作用,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羣衆,立足本職、積極作爲,爲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實現天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做出貢獻,成爲“感情儲備”的踐行者和維護者。
積極發展外來工入會,維護外來工的政治權益。截至2010年,全市基層工會總數達到30073個,基層組織涵蓋獨立法人單位總數達到57740個,基本覆蓋了本市各個行業。同時,在外來工中選樹勞動模範,提高外來工政治地位和社會影響力。本市共有39名農民工被評爲勞動模範,成爲優秀農民工的代表。
加大對外來工的法律援助,維護外來工的勞動權益。通過勞動爭議調解、工會法律援助、工會信訪接待、普法宣傳等多種方式,本市建立了外來工維權的“綠色通道”,有效地依法維護了外來工的權益。僅2010年,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就爲外來工調解勞動爭議案件1100起,直接挽回經濟損失120萬元;開展工會普法培訓1萬人次;僅建築業農民工勞務費投訴案件就同比下降24%。
爲生活困難的外來工提供多種幫扶,維護外來工的經濟權益。近兩年,本市各級工會組織共開展農民工培訓50萬人次,免費職介3.57萬人次;在元旦、春節送溫暖慰問活動中,慰問外來工15.39萬人,協助有關部門幫助1.14萬名外來工追討欠薪1898萬元;各級工會幫扶中心、幫扶站通過開展對外來工的生活救助、金秋助學等形式,對2.18萬人給予了直接幫扶。
感情是儲備 長遠來規劃
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全國各個行業對外來工的需求都在大幅增長,對外來工的爭奪正在加劇。在這種局面下,誰能贏得外來工的人心,誰就能獲得更多的人力資源,贏得市場競爭中的主動和優勢。
本市多年來一直注重“感情儲備”,各種形式的“暖心工程”都收穫不菲,使天津成爲外來工傾心向往的地方。正是因爲本市多年來積累的“感情儲備”,才使得我市遠離“用工荒”。客觀地說,本市尚有一些中小企業也會出現“招工難”的情況,但大多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短期性、季節性,這也提示這些企業,在“感情儲備”的具體工作中還有疏漏和欠缺,應該再多做些有長遠眼光的溫暖人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