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羣租問題一直讓人頭疼,環境髒亂差、噪音污染大、安全隱患多,常引起鄰里糾紛。
武林路338號1單元的王阿姨給本報打來熱線電話:8樓一間70多平方米的屋子裏住了20多個年輕人,實在讓人受不了。鄰居們寫了信要他們搬走,可是沒效果。
住建部發布的《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已從2月1日起正式施行,因其中對出租住房做出了詳細規定而被稱爲“羣租禁令”。
可記者採訪發現,即使禁令已下,由於缺乏執行細則,如何規範、管理、制約羣租現象,依然是個難題。
住戶集體要求頂樓羣租客搬離
“我們樓裏住的幾乎都是退休工人,年紀大了,聽不得吵吵嚷嚷的,可頂樓實在吵得厲害。”頭髮花白的金阿姨住在羣租客樓下。記者採訪時,仍不時聽到樓上傳來響聲,金阿姨被這聲音吵得睡不着覺:“樓上住的年輕人都是樓下愛麗絲美髮店的員工,晚上從10點鐘開始有人回來,一直要折騰到2點多。”
王阿姨住在羣租客隔壁,只隔一堵牆,她對這些羣租戶最熟悉。“客廳是員工食堂,每天要做幾十人的飯菜,廚師要從早忙到晚。整個上午就聽見菜刀在砧板上切啊切的,油煙也很大,鄰居們常年不開窗。3個房間是宿舍,三五成羣,男女混住,下班進屋後還要鬧騰,又跑又跳,樓上天天都像鬧地震。”
對鄰居們的反應,租客反駁說:“房子是我們老闆買下來的,你們管不着。”可最近王阿姨他們從12345得到答覆:房子是美髮店老闆從房產公司租的,不是買的。王阿姨確定,隔壁的就是羣租客。
2月28日,大樓25位住戶寫信要求羣租戶搬離:“我們需要安靜的環境!”
美髮店稱,包吃住是爲了留住員工
昨天下午,記者走進了這間羣租屋。客廳燈光比較暗,一箇中年男人正在做晚飯,數包大袋裝的大米堆在屋角,兩個桌子拼成了吃飯的地方,兩個大大的電飯煲正在熱飯。
3個房間一共放了8張上下鋪和1張鋼絲牀,至少能住16個人,房間內基本沒有走動的空間。房間門上還張貼着“宿舍規章制度”。
記者來到樓下美髮店,說明來意並請前臺撥通了美髮店老闆的電話,但美髮店老闆以出差爲由,掛斷了電話。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但被居民認爲是美髮店負責人的大姐,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我不覺得我們是羣租,因爲房子是老闆給員工住的,沒收錢,吃和住都是老闆負責的。”在這位大姐看來,如果服務性行業不給員工包吃包住,就留不住人:“不光我們一家這麼做,其他美髮店基本也都這麼做。”
這位大姐承認,和鄰里的糾紛一直沒斷過:“我們和員工說過,就像樓下住的是自己爸媽,那麼走路說話就肯定會輕一點了。可畢竟都是年輕人,吵一點肯定有的。”至於是否會搬離,這位大姐稱“不太可能”。
羣租禁令缺乏細則,難以落實
在羣租客所在的戒壇寺社區,一名姓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個老問題,一直讓我們爲難。”
住建部發布的《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從2月1日起正式施行,規定“出租住房的,應當以原設計的房間爲最小出租單位,人均租住建築面積不得低於當地規定的最低標準。廚房、衛生間、陽臺和地下儲藏室不得出租供人居住,違反者最高可處以3萬元罰款”。這一規定被稱作羣租禁令,到現在施行已經滿月。
雖然羣租禁令已實施,但工作人員覺得,“羣租”還是“羣住”很難定性;即使被認定是“羣租”,也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來管理、處罰。
難道羣租沒有具體部門負責,禁令只是空文嗎?
記者聯繫了衛生、消防、城管等相關部門,均表示沒有相關條例可以管理這種情況。下城區房管所建設部的工作人員回覆:“《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缺乏細則,很難落實,只能找社區、居委會調解。”
而戒壇寺社區表示,正試圖從消防有隱患、員工食堂衛生不達標、樓道衛生不合格等其他方面找出羣租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