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本報報道了您健康的『把關人』——社區家庭責任醫生,今天本報介紹您健康的『記錄秘書』——健康檔案,作為市民個人信息的隨時記錄者,健康檔案將有助於醫生及時全面地掌握市民個人身體狀況。記者昨日從市衛生局社區處了解到,今年本市市內六區及濱海新區的六成居民都將擁有自己的健康檔案,原先的紙質檔案也將全部昇級為電子檔案,隨時記錄市民的身體變化情況。
多種方式建立檔案社區居民逐步覆蓋
記者昨天來到河西區陳塘莊醫院,副院長顧月榮對記者表示,這個社區衛生服中心服務人口約58000人,到目前為止轄區內已有51%左右的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
健康檔案到底是怎麼建立的?顧院長表示,這段時間每天約有70多人來醫院進行體檢建立健康檔案,由於健康檔案是聯網的,所以居民既可以在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也可以到各個社區站建檔。醫院轄區內每個社區居委會都有一名人員專門管理建檔工作,這名工作人員與社區服務站的醫生一起完成建檔工作。目前陳塘莊地區女性居民利用兩年一次的免費體檢、懷孕期間來中心查體的機會就可以建檔。兒童方面,當孩子出生後家長帶著孩子來注射疫苗時中心就會給他們建立健康檔案。老人健康檔案的建立工作已經進行了5年,基本所有的老人都覆蓋到了。
每次診療輸入檔案幫您防治慢性疾病
記者從市衛生局社區處了解到,今年本市健康檔案的建檔率將達到60%,目前市內六區及濱海新區的居民健康檔案建設已達到52.23%,正在陸續將原先的紙質檔案昇級為電子檔案。隨著醫療信息化網絡的建成,今後患者每一次診療情況都將被系統自動存入衛生數據中心,並及時傳輸到所在社區醫院的居民健康檔案中。健康檔案主要針對市民的慢性病管理,包括高血壓、腦梗塞、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及輕度精神病等。
在為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時,社區醫生將會為市民做慢性病檢查篩查,如在篩查中發現有市民患有高血壓,醫生會下醫囑並進行早期乾預,並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慢性病患者了解疾病對身體的危害,同時每年對患者進行4次隨訪。目前本市正在通過多途徑開展建檔工作,包括入戶上門,到居民家裡建立健康檔案;患者就診的同時建立檔案;設立固定建檔點,工作繁忙的市民可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或根據宣傳告示在指定時間內到居委會建立健康檔案。
今年,本市還擴大了社區慢性病管理人群的年齡段,由去年的60歲以上人群擴大到35歲以上人群,並增加慢阻肺患者社區健康管理。現在由於生活節奏加快,平時不注意飲食及鍛煉等原因,中青年得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越來越多,本著『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則,本市擴大了慢性病管理人群的年齡段,沒有單位管理的市民,未來將轉移至社區進行管理。記者徐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