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弘揚志願者精神加強國際志願者項目建設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
在我國和平發展,逐步體現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新形勢下,我國的公共外交應運而生、大有可為。其中,國際志願者的服務由於其對外友好的宗旨清晰、能和所在國民眾長期直接接觸、情感交流密切,是公共外交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重要形式。特別是當我國的迅速崛起引起世界的高度關注和種種復雜反應的時候,國際志願者承擔著向世界民眾說明中國的重要使命。
去年我率領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訪問東南亞幾國時,和那裡教授漢語的中國志願者進行了深入座談。他們積極敬業,熱情服務,與所在外國學校的師生友好相處,深受好評。幾位年輕的女志願者說,外國學生們從我們的微笑中看到了中國的微笑,從而認識真實的中國。她們說得簡單,卻凸顯了國際志願者項目的意義。由此我們體會到中國志願者正在成為當代中國的一種新形象,我國有必要也有能力加強國際志願者的項目建設。
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中,許多外國人對我國數以萬計志願者兢兢業業的服務感觸良深。一位日本政要對我說,以舉國的力量爭得許多金牌對我的震撼,遠不如中國志願者對我的震撼,開幕式上成千的志願者沿著賽場周邊舞蹈了那麼長時間,生氣勃勃,毫不松懈,堅持到底,令我深思:到底是中國纔行呀!
這種傳播友誼的新力量不是令人炫目的經濟數字、高樓大廈、高速鐵路或者尖端武器所顯示的實力,也不是大規模的『宣傳』而帶來的衝擊力。志願者所傳遞的是一種和平、包容、奉獻與友善的精神和力量,是一種讓人不僅尊重中國,也喜愛中國的吸引力和文化魅力。
由許多志願者的故事,可以認定志願者服務是公共外交最自然、最廣泛和最能說明真實中國的方式之一。在世界各地,以年輕人為主體的中國志願者,直接面對社會基層民眾。他們通過一點一滴的行動、笑臉和奉獻,樹立了最真實、最鮮活的中國形象,發揮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我們有時候在海外費很大的力氣,舉行多種規模活動,想去說服外國人,效果卻並沒有海地地震之後,中國國際搶險、醫療救援隊的志願者出現在全球傳播的中外電視的畫面上來得更生動、更感人。志願者工作對於夯實與各國人民交流的社會基礎和民意基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近年來孔子學院迅猛發展,成績斐然。2005年至今的6年間,國家漢辦累計向117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了17000多名漢語教師和志願者,工作在327所孔子學院和370多個中學孔子課堂。2010年,累計開設16000多個班次,注冊學生36萬多人,舉辦各類文化活動8000多場次,參加人數超過500萬人,掀起了一陣高過一陣的漢語熱的學習浪潮,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平臺和響亮品牌。
『中國青年志願者海外服務計劃』和紅十字志願者已組織數以千百計的青年志願者赴老撾、埃塞俄比亞等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開展教育、醫療、農業、管理、文體等方面的服務。志願者所樹立的,是中國青年無私奉獻的美好形象,也是青年中國充滿活力的形象。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文化的交流是政治經濟交流的基礎。志願者工作是一項惠及全球、利在千秋的事業。特別是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力空前提昇、對外投資和對外援助大幅增加以及國際環境更加復雜的背景下,這一工作尤其顯得重要和緊迫。
歐美許多國家都有著派遣國際志願者的傳統,他們把志願者活動提昇到了國家大戰略的高度加以推進,投資巨大。相比之下,我國的志願者工作起步較晚,仍需再加努力。
大家知道,在國外援建一個體育場大約要花兩億元人民幣,用同樣的一筆錢可以在一年內資助2000多名國際志願者。再多給志願者一些支持,他們一定會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借此機會,建議政府和社會進一步加大對國際志願者項目的投入,提高志願者的培訓水平,也提昇他們跨文化交流和進行公共外交的能力,關心志願者歸國後的就業安置,培育有利志願者成長與發展的社會環境,為我國和平外交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