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記者獲悉,廣東省衛生廳15日下午召開“特大災害衛生應急專家研討會”,分析日本大地震和核泄漏對廣東的影響,研究廣東省防控舉措。此外記者獲悉,針對日本核泄漏事故,廣東已作出初級響應。3月12日廣東省啓動核事故醫療應急響應預案。沿海監測點對海水和海產品的核輻射監測顯示,廣東未受日本核泄漏事故影響。
對海產品和海水進行監測
廣東省啓動核事故醫療應急響應預案,省內各地市尤其是沿海地區的監測點開始對海水和海產品進行核輻射監測。有關專家對此解釋稱,這並不是說明廣東已經受到核泄漏影響,而是針對日本核泄漏事故作出的初級響應,以便對未來可能造成的危害做好準備。譬如掌握本地正常狀態下的數據,作爲將來判斷是否受到污染比對的參數(廣東省上次的參照數據還是1988年測量的)。
據悉,衛生部門之所以對海產品和海水進行監測,是因爲攜帶有放射性物質的塵埃隨風飄動會落在大海中,而大海的面積很大,海水和海產品是最快受到污染的。
專家:如有異常或提高應急級別
目前的監測結果顯示,廣東尚未受日本核泄漏事故影響,但會密切關注事件發展。有關專家表示,如果有監測到異常數據,將可能啓動更高級別的應急措施。
近兩日網絡和手機短信上有許多日本核泄漏的小道消息,引起不少驚慌。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主任醫師、衛生部放射衛生防護標準委員會委員鄒劍明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日本核泄漏事故屬於4級(注:國際核事故等級從0級到7級,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屬第7級),中國與日本距離遠,考慮最近的風向,中國短期內不會受到日本核泄漏的影響。他解釋:攜帶有放射性物質的塵埃會隨空氣流動,一般只有進入平流層後流動纔會加快,並使影響區域擴大,在平流層之下則移動速度慢。按近期風向,受影響較大的區域是日本的內陸和太平洋。
鄒劍明說,受到核輻射的量如果很小,不會對人體有明顯健康損害,公衆不必過度恐慌。目前政府各部門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如果有異常情況,政府層面會進行信息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