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爲天津永安公墓總經理,張昕帶領着他的團隊,積極開拓市場,用愛心真誠對待客戶,最終讓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成爲行業的先鋒品牌,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張昕不但致力於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還把永安作爲“凝聚孝心,傳遞愛心”的場所,在服務、文化和社會責任上大力推進和倡導;
作爲中國殯葬協會常務理事、全國公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昕站在一個行業的高度,以發展壯大的企業爲旗幟,引領着綠色環保的觀念,給殯葬業注入了一股新風氣。
張昕強調“大愛”的理念,即:用心對待消費者,消費者給企業帶來豐厚回報,企業發展了,也要懂得回報社會。
“大愛”之下,讓張昕和他的企業從追趕者變爲領跑者,在一年年的遞進、轉化和突破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行業奇蹟。
生存從獨自跑市場開始
從2001年1月上任算起,張昕在永安已經工作了10年。接手時的數百萬元虧損早已成爲過去,短短几年間,永安公墓從滿目滄夷的一片荒涼到成爲同行業的龍頭老大,不可否認,這離不開張昕的執着和智慧。
張昕,軍人出身,從1979年入伍到1999年轉業,他在武清部隊幹了20年,轉業後的張昕被分配到武清的大鹼廠鎮做了一名普通科員,2000年冬天,調到武清民政局,仍然是普通職員的身份。
2001年1月,張昕接手永安公墓,本來是按局裏的意思“讓永安順利關門”去的,但他敏銳地看到了商機,於是向領導立下軍令狀:四個月後一定讓企業賺錢,賠了算我的。那時的永安公墓,雜草叢生,一片荒涼,沒有公路通行,沒有市場優勢,辦公的地點,就在兩間破房子裏,四面透風。張昕首先帶領20多名員工,一起拔除雜草,整理衛生,讓外部環境變得稍微好一些。
然後,就是跑市場。白天,張昕帶着員工繼續改善環境,晚上,他獨自開着一輛由運屍車改裝的中巴與儘可能多的“殯葬從業人員”打交道。
張昕第一個提出“殯葬從業人員”是自食其力的一個羣體,儘管社會上對這個羣體有各種看法,但張昕認爲,這個羣體靠自己的勞動生存,講究誠信,雖然單兵作戰不好管理,但只要拿出誠意與他們合作,他們就會爲客戶做好服務。
沒白沒黑地跑了幾個月市場,在企業沒錢的時候,張昕甚至自掏腰包爲員工發工資,堅持了幾個月,企業慢慢開始盈利,到2002年清明節,永安迎來了大批客戶,企業發展出現了良好的勢頭,不但扭虧爲盈,還爲當地村民修建了一條路。
從即將破產到初見規模,這在殯葬業是絕無僅有的。
注重服務企業發展的突破點
如今永安公墓的員工,早已不是當年的那二十幾個人,而是由50多名大學畢業生組成的年輕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3歲。
這不僅僅是團隊建設的問題,貫穿其間的,是張昕的企業經營理念。走服務的道路,是他在發展企業和突破舊有形式中闖出的另一條路。
張昕認爲,殯葬行業也是一個服務行業。與其他服務行業不同的是,他們所面對的客戶都是有家庭創傷的,作爲殯葬行業的服務,本質上是讓這些有創傷的家庭儘早恢復正常生活。所以它的服務顯得尤其重要。
2001年年底,張昕提出“逝者如父母”,因爲當時他發現有的員工根本不在意客戶的悲痛,他跟員工講:你們去體會觀察一下客戶如何抱骨灰,他們抱着骨灰就如同還抱着他們的父母,那我們每一個人,就應該把逝者當成我們自己的父母。逝者也是人,我們要讓逝者有尊嚴地離開,這對客戶也是一種尊重。
隨着對殯葬行業的逐漸瞭解,張昕又意識到,墓地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產品,人們通過墓地來寄託情感和哀思,所以2002年年初他又提出“服務是永安的唯一產品”,這個理念完全是從客戶的角度提出來的,其他行業的服務可能是功能性的,比如說去買一個杯子是爲了喝水,去賓館是爲了入住,而殯葬這個行業更多的是精神服務,這是客戶的內心需求。
張昕提倡的這種服務,本身就是一種行業改革,雖然這在當時有些人看來就是搞幺蛾子,是外行,在瞎折騰,但他堅持這種服務理念,而永安的起步和發展也都來自於服務。2001年張昕剛上任時,永安公墓的服務很不好,投訴率在12%左右,經過兩三年的運作,永安成爲天津甚至全國最好的服務企業,投訴率千分之一都不到。
2005年,永安公墓開始招聘長沙民政學院的應屆大學生,這是張昕爲了更好地服務客戶惠及客戶的一大舉措。因爲年輕人更容易接受和執行企業的新理念。
“凝聚孝心,傳遞愛心”是張昕在不斷研究服務後於2006年年底提出來的。通過幾年的摸索和研究,他發現,客戶到永安來,目的有所差異,但感情是統一的,就是“孝心”,“孝心”是傳統的美德,精神的傳承,這也是殯葬行業所要提倡的。而對於這個行業的管理者來說,不管採取什麼管理模式,肯定有一個精神核心,就是要富有愛心,這也是服務的基礎。所以從客戶角度說是“凝聚孝心”,從員工來說,就要“傳遞愛心”。張昕認爲,領導者也不能做老爺,要做表率,通過對員工的關愛,讓員工們也富有愛。張昕覺得讓員工有多大的滿意度,員工讓客戶就有多大的滿意度。他常說的一句話,冷漠的家庭絕對不會出現富有愛心的孩子。而永安年輕的團隊把企業的這一理念切實地應用到實踐中,把客戶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成爲一種習慣。
2009年提出的“永安印證您高貴的孝心”是“凝聚孝心傳遞愛心”的升級版,因爲這時候張昕帶領下的團隊和企業,已經從各方面,從數字化服務體系到網絡便民服務,從免費運靈車到全免費安葬,從無煙公墓到引領行業綠色環保的觀念,每一步,都走向服務的極致。
注重服務,是永安公墓發展的突破點,也是企業走向輝煌的重要因素。作爲企業負責人,張昕的引領作用功不可沒。
跳出企業圍牆不忘社會責任
帶動企業發展、又能跳出企業圍牆。這幾年,張昕開始關注殯葬文化,倡導文明祭祀,同時不忘承擔社會責任。
張昕從2001年做企業時就注意到,人們在祭祀時有一些封建迷信,可是要告訴消費者怎麼去做,他自己也說不出來,沒法兒告訴人家哪些是先進的,哪些是落後的,哪些是民俗,哪些是迷信,所以在他看來,殯葬文化研究是當務之急。2006年年初,永安牽頭成立了“海峽兩岸生命教育與殯葬文化研究所”,把海峽兩岸和東南亞華人中一些專門研究殯葬文化的學者集中在一起,每年舉辦一次生命教育和殯葬文化研討會。他認爲,殯葬從業者一定要在殯葬文化上下足功夫,瞭解殯葬文化的淵源、發展以及它的精華,然後才能給社會一個規範,用先進、正確的殯葬文化進行引導,提倡一種文明的祭奠方式,這樣也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客戶。
從2003年開始,張昕又設計建造了一座人文紀念公園。張昕打算要把天津衛建城600年來的歷史文化名人都安葬在這座充滿人文關愛的紀念公園裏,通過展示他們的生平事蹟,讓當代人瞭解自己的文化歷史。人文紀念公園被市政府批准爲“天津市政府爲老百姓做的二十件實事之一”。如今,項目建設已頗具規模。
企業發展,不能忘記周圍的百姓。從2002年永安公墓爲修路建橋(永安橋)開始,永安公墓的公益腳步從此就沒再停息。2003年爲村民裝閉路電視,2005年捐建敬老院;2006年硬化漁壩口村村莊所有路面;2007年建起了一座全新的漁壩口小學,並承擔學生夏天空調冬天取暖的一切費用,同時支付學校的支教費用;2008年11月,由永安公墓在天津市武清區漁壩口小學投資建設的電腦微機室正式啓用。40臺嶄新的品牌電腦進入了老師學生的工作學習中,改變漁壩口小學計算機教學能力滯後的現象,讓孩子們接觸到最新的信息技術,縮小經濟與地域差異造成的鴻溝。2009年爲陳咀鎮漁唄口村所有村民購買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2010年6月3日, “永安愛心助困協會”正式成立。“永安愛心助困協會”由永安組織發起,發動民營企業、個體私營老闆開展捐款活動,每年注入一定的資金。協會現有14家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協會接受陳咀鎮政府和區民政局監管,協會救助資金全部用於協助孤寡老人、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殘致貧的低保邊緣戶的生活求助及危漏房屋維修等。協會的成立,永安公墓廣泛動員了社會各界力量,切實關注民生,改善民生,弘揚助人爲樂精神,構建和諧社會,爲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企業的一份力量。
清明是考驗殯葬行業的一個窗口。每到這個節日,永安除了調集200多人以上爲客戶做好服務,還聯繫交通部門、公安部門來疏導交通保證安全,同時,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文明祭祀,從2006年清明開始,永安都會提前給客戶寄出四萬多份企業報,內容包括清明掃墓公交路線、新推出服務項目、溫馨提示、注意事項及永安公墓過去一年的發展狀況等,尤其呼籲客戶儘量避開人流高峯,提倡居家祭祀和綠色祭祀。同時,永安每年還爲客戶準備五顏六色的氣球、寄語卡片和鮮花,免費兌換祭掃客戶攜帶的燒紙、鞭炮,還專門派出人員對客戶進行勸導。
2008年清明開始,永安公墓倡導“無煙公墓”,2010年清明,又開始實行“全免費安葬”,這兩項舉措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尤其首創的無條件“全免費安葬”,更引起行業和社會的關注。因爲土地資源稀缺,低碳環保的安葬方式勢在必行,永安公墓率先採取這一舉措,只要具有環保意識,企業就可以提供這種安葬方式。不需要任何費用,逝者就可以安息在永安。從2010年清明到現在,永安已經舉辦了13場安葬儀式,安葬了近500位逝者。這是爲政府排憂解難,讓百姓安葬得起、沒有後顧之憂的大義之舉。中央電視臺、天津電視臺、英國路透社、BBC電視臺、美國合衆國際社、法國費加羅報等衆多媒體都進行過現場報道。
與此同時,今年由永安公墓牽頭進行的“中老年歌唱大賽”、“講述愛與孝的故事”徵文評選、“大愛至親和諧永安”主題創意攝影大賽等活動,都是企業用大型社會公益活動向人們傳導文明、環保的殯葬文化。
張昕說:“企業發展了,一定要回報社會,這才能充分體現企業的社會價值!”他這樣說了,也確實這樣做了,公益活動從2002年企業快速發展開始,直至現在,永安一直是在用愛爲社會造福。永安企業員工本着“愛心”才能剛好的服務客戶,企業本着“愛心”才能更好的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