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馬萬水病逝時他的二兒子馬林泉才4歲。儘管馬林泉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不算長,但是父親的精神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
記者近日在河北邯鄲市見到馬林泉的時候,他正忙着在負責的小區內維修自來水管道,“得趕緊弄啊,眼看快中午了,小區1800戶做飯得用水啊,不能耽誤大夥。”
作爲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勞模,馬萬水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明星”。他曾經多次帶領工友取得礦山掘進新紀錄,成爲當時黑色冶金礦山乃至全國冶金戰線學習的榜樣。
“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就是個‘名人’了。”1953年8月張淑芸與比自己大11歲的馬萬水結爲夫妻,“他一點架子也沒有,對我就像對待小妹妹似的,總是讓着我。”結婚後的馬萬水心思依然全部放在工作上,連家都顧不上,“準時準點回來都很少,在井下工作很危險,每次見他回來了,這心才放到肚子裏。”
由於常年勞累過度,1961年馬萬水患骨癌病逝時,三個孩子大的才6歲、小的就兩歲。妻子張淑芸養育孩子含辛茹苦,但是她教育孩子要老老實實地永遠做工人階級的後代。
“不是自己的不要,不該拿的不拿,老老實實做人,本着父親的精神,爲工作,爲事業,一心一意。”張淑芸這樣要求孩子。
雖爲勞模家屬,但是也有普通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常人看來,可以跟組織“招呼一聲”的事,不管大事小事張淑芸卻不提要求。
“公司領導說,老人家出門不方便,如果需要用車就打個電話。即使這樣,老太太一次也沒要求過。”公司一位工作人員感慨地說。
馬林泉說:“我們頭上有這個光環,得對得起這個榮譽。母親常說,不要求我們給父親這面旗上增光,最起碼不能抹黑。”不管是赴唐山抗震救災,還是到汶川震區支援,馬林泉都義無反顧,“關鍵時刻要頂上”。
在單位車隊工作時,他愛車如命,一出車兩三個月是常有的事。有時候剛到家,又接到任務,說走就走。現在在物業公司上班,他有兩個手機號,其中有一個是24小時開機,“小區有什麼事,就打這個電話。有時候物業上是小事,可在一家一戶就是大事,隨叫隨到。”
作爲勞模之後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馬林泉說,如果工作做不好,別人也許不會說馬林泉如何如何,而會說馬萬水兒子如何如何。“所以不管做什麼事,不做則已,做就認認真真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