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網·濱海高新訊住在華蓉里社區幾十年的劉老太太今年沒有再讓兒女們買“燒紙”,昨天她和幾個鄰居一起帶着鮮花到墓區祭掃。劉老太告訴記者,往年她總是會買上很多“燒紙”去祭掃,而幾天前,在和一位社區工作者閒聊時,老人發現,原來不用“燒紙”既環保又方便。社區工作者還幫老人們聯繫了一輛去祭掃的順風車,又陪老人們一起去購買了鮮花。從墓地回來後,劉老太心情很好,她說,往年燒紙心裏都挺沉重的,今年用這些鮮花祭奠故人心情好像變得舒坦多了,也不用再被燒紙嗆得嗓子疼了。
據瞭解,每到清明節前,社區工作者就會忙着向廣大居民展開文明祭奠的宣傳。然而面對老人集中的舊小區,僅僅是勸導,增設焚燒箱是遠遠不夠的。在塘沽華蓉里社區,“小巷總理們”這些日子可是忙壞了,她們並沒有單方面地向老人宣傳文明祭掃,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着身邊的這些老年人。她們來到一部分社區老人的家中,和老人們聊天,從閒聊的話題中將“鮮花祭奠”等文明、綠色的祭奠方式講給老人們聽。在她們的感染下,一些像劉老太太一樣的老年人都進行了文明祭掃。一些社區老人還提出建議,開設社區祭掃班車、在社區活動室舉辦集體追思會等各種形式的祭奠故人活動,這樣既倡導了文明祭掃,也滿足和方便了老年人傳統的心理。(記者張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