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河南生豬“瘦肉精”案件被曝光以來,“瘦肉精”一時成爲社會關注焦點。“瘦肉精”到底是什麼東西?危害幾何?豬肉還能不能吃了?國家首席獸醫官于康震29日就這些熱點問題作出迴應。
一問 對人危害幾何
于康震說,“瘦肉精”是β-腎上腺受體激動劑類化合物的俗稱,大多是醫學臨牀普遍使用的平喘類藥物,包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十幾種物質。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學者發現給動物飼餵鹽酸克倫特羅,可以提高瘦肉率和飼料轉化率,獲得很好經濟效益。後來發現其毒副作用較大,80年代末歐盟、美國先後公佈禁止使用。
隨後,美國製藥企業研究出毒性小、代謝快的替代品——萊克多巴胺,使用時只要嚴格掌握劑量、執行停藥期規定,幾乎不會在動物體內殘留。
上世紀90年代初,“瘦肉精”傳入我國,1998年廣東省高明市發生首例境內食用含鹽酸克倫特羅豬肺中毒事件,隨後被禁止使用。
二問 是否“潛規則”
目前,河南省全面排查生豬飼餵“瘦肉精”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抽檢存欄生豬31萬頭,確認“瘦肉精”陽性生豬134頭,檢出率爲0.04%。
“從實際情況看,河南這次發生的‘瘦肉精’案件是個別縣市的少數人明知禁用仍違法生產、銷售和使用引起的。”于康震表示,“當前我國生豬產品總體上是安全的。”
據農業部對全國主要大中城市抽樣監測,最近3年豬尿及豬肝中“瘦肉精”檢測合格率均在99%以上。
三問 政府如何監管
“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瘦肉精’監管,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于康震說。
2002年,農業部會同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佈《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規定禁止使用鹽酸克倫特羅等“瘦肉精”類物質。
飼料方面,農業部自2002年開始將“瘦肉精”納入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測,連續9年組織開展專項整治行動。2005年以來,商品飼料“瘦肉精”檢出率一直保持爲零。
此外,近年來農業部還和公安部密切配合,先後掛牌督辦了一批大案要案。
四問 養豬業受衝擊
于康震說,根據監測,“瘦肉精”案件在最初一週對河南等地豬肉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主要是部分地區的小規模戶和散養戶出現了賣豬難問題。但從全國看,生豬生產總體正常,市場形勢平穩。
案件發生的最初一週,河南、江蘇等主產區每公斤活豬價格下降了0.9-1.0元,豬肉銷量也有所下降。而規模場戶在此次事件中基本未受衝擊,反而因爲信譽好,生豬訂單增加。
目前,豬肉價格和銷量均有所回升。據農業部監測,3月份第4周全國活豬平均價格分別爲每公斤14.78元,養殖戶出欄一頭肥豬利潤在300元左右,養豬場戶補欄積極性較高。
五問 今後如何聯控
農業部已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工信部等部門啓動了爲期一年的“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
同時,研究制定生豬“瘦肉精”全過程監督管理辦法,明確養殖、收購、販運、屠宰等環節的監管責任主體、工作機制和問責制度。
農業部還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履行“瘦肉精”監管的職責,並協同相關部門嚴格落實“地方政府負總責、生產經營單位爲第一責任人、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的責任體系,強化部門間協調配合,形成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