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書講述了民國許多知名女子的人生故事,當然主要側重於她們的傳奇愛情故事。作者以女性獨特的視角和細膩思維,反覆品讀女人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愛情,反覆追問女人的一生究竟什麼是最重要的。
上集回放:徐悲鴻與孫多慈相愛卻無法結合。他死後,已和別人結婚的她堅持守孝三年,終因長期抑鬱患上癌症。
十二、蔣碧薇離開徐悲鴻做地下情人
蔣碧薇年輕時應該是一個美女,不然政客張道藩怎會對她一見難忘?在後來張道藩的描述中,蔣碧薇身材修長、秀髮柔順、皮膚吹彈可破。在歐洲的留學生聚會上,遠道而來的張道藩本是慕名拜訪徐悲鴻,誰知一眼看上了蔣碧薇,事後悄悄向她示愛。蔣碧薇當時正面臨婚姻的考驗,面對求愛,意外又心亂。張道藩與徐悲鴻不同,是一個在情感上溫柔細膩的男人,讓蔣碧薇很感動。而忙於畫作的徐悲鴻根本沒有絲毫察覺。
幾年後,張道藩無法按捺相思之苦,在意大利給蔣碧薇寫了封長信。蔣碧薇知道不能再與張道藩保持曖昧之情了,思來想去,還是拒絕了。無論如何,蔣碧薇愛着徐悲鴻,無法忘記當初放棄一切,與他私奔到日本的艱苦。徐悲鴻依然毫無察覺。張道藩被婉拒後很傷感,爲了忘記蔣碧薇,找了法國姑娘蘇珊,很快結婚了。張道藩希望能有新的開始,卻發現自己錯了。因爲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他們很難投緣,失望之餘,張道藩又想起了蔣碧薇。
七七事變,國家動盪不安,徐悲鴻爲抗戰四處奔走,不但無法顧及兒女私情,連家人安全都顧不上了。爲了保證安全,蔣碧薇接受張道藩的邀請,去他家地下室躲避危難,而蘇珊則被張道藩打發到了廬山。在特殊的環境裏,一個有情,一個需要被愛,蔣碧薇終究還是放任了感情。蔣碧薇回重慶後,每天都能收到張道藩的情書,內心矛盾,對自己的放任更是懊惱。如果此時徐悲鴻能對蔣碧薇好一些,張道藩是無法介入的。張道藩很快從南京來到重慶,與蔣碧薇見面的次數多了起來。
徐悲鴻與蔣碧薇再見面時,很多事情已無法挽回。徐悲鴻與孫多慈的師生戀讓蔣碧薇對他失去了最後的希望。徐悲鴻與蔣碧薇的婚姻再也無法維持。蔣碧薇向張道藩徵詢解決辦法,他回信如下:一、離婚結婚(雙方離婚後再公開結合);二、逃避求生(放棄一切,雙雙逃向遠方);三、忍痛重圓(忍痛割愛,做精神上的戀人);四、保存自由(與徐悲鴻離婚,做張道藩的地下情人)。商議結果,他們選擇了第四條。
蔣碧薇離婚後,帶着孩子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張道藩很愛蔣碧薇,但爲了政治原因,也不能和蘇珊離婚。但張道藩與蔣碧薇的隱情很快被蘇珊知道了,她和他吵鬧過,還要離婚,他卻從不理睬。但情人終歸是情人,張道藩出入一些公開場合,永遠不能帶上蔣碧薇。蔣碧薇只能守着他們的暗室,等待張道藩的到來。每當這時,蔣碧薇都會想起徐悲鴻,想起他的好,想起和他一起走過的歲月。但蔣碧薇與徐悲鴻已走上了兩條路,她給張道藩當情人,他已另娶比自己小26歲的廖靜文,再無往來。其實,張道藩對蔣碧薇還是一直不錯的,怕她傷感,將蘇珊母女送到澳大利亞養病,而後與她公然住在一起。這在外人看來,已經可以算是愛的證明了,但蔣碧薇發現和張道藩再無法如以前那樣渴望彼此了,感覺他心內對她的愛火已熄,心事重重,大有倦鳥思歸之勢。蔣碧薇慌亂過,給張道藩寫過長信,他卻已然冷淡。蔣碧薇見很多事再不能挽回,也不再苛求,艱難地離開了張道藩,此後生活清苦淡漠,與孩孫爲伴。
徐悲鴻早已辭世,張道藩情意不再,蔣碧薇的兩段感情無不是經過艱苦選擇才換得的結果,但堅持到最後也沒能找到幸福。在蔣碧薇寫《我與悲鴻》、《我與道藩》的自傳時,也許她能看到的只是回憶裏瞬間的幸福。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