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1768年春天開始的近一年裏,"攝魂"的謠言在江南蔓延,後來,這股妖風竟然衝擊了半個中國,百姓爲之惶恐,官員爲之奔命,連乾隆皇帝也爲之寢食難安
前一段,由日本地震、海嘯引起的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泄漏本身對中國基本沒有什麼有害影響,但由此卻發生了搶鹽風波。這雖然看起來像個社會笑話,但在我們這樣的文化傳統國家,也許不是偶然發生的。因爲類似事件在我們的歷史中發生過許多起,比較典型的是乾隆三十三年的“攝魂案”。
這一年春天,在江南出現一股謠言,說是妖術師可以通過獲取他人的髮辮、衣物,甚至姓名來盜取他人的魂魄,爲自己所用,而魂魄被盜者則會生病或死亡。
這股謠言不斷在社會上蔓延,衝擊了大半個中國。百姓因此惶恐,官員因此忙碌,連乾隆皇帝也因此寢食難安。於是,全中國掀起一場大規模的除妖運動。但結果是除冤死許多和尚、道士、乞丐等下層羣衆外,一無所獲。全國上下轟轟烈烈地演出了一場荒唐而又恐怖的鬧劇。 風波起於青萍之末清乾隆三十三年,即公元1768年春天,“攝魂”的謠言迅速在江南蔓延開來。謠言的源頭事實上是很難追溯的,據後來的處理結果看,可能緣於浙江的幾個平常案件。
這一年年初,浙江北部湖州德清縣城東的水門和橋樑因年久失修倒塌,縣令就用招投標的方式將維修工程承包出去。來自海寧縣的石匠投標失敗,仁和縣的石匠吳東明中標承攬了修建工程。
這件事本來極爲普通,卻被鄰近一個寺廟的和尚惡意利用。
德清城外有兩座寺廟,觀音殿和慈相寺。觀音殿香火鼎盛,而慈相寺則門可羅雀。慈相寺的和尚貧困潦倒,便對觀音殿心存嫉恨,於是利用這個競標事件散佈謠言併發了傳單,說投標失利的海寧石匠爲了報復,在縣城外去觀音殿的路上做了法,路過的人都要遭殃。
這個謠言不脛而走,並被添枝加葉地說走了樣。說是修橋的木樁很難打到河底,石匠們需要將寫有活人名字的紙片或活人的頭髮纏在木樁上,以人的魂魄精氣來加大打夯力度,並加固水門和橋樑的基礎。
當地民間本來就普遍相信匠人有施法害人的魔力。於是有人找到吳東明,求他將寫有自己仇人姓名的紙條打進橋樁裏。吳害怕惹出麻煩,立即報告當地保正(也叫保長,在當地掌管戶口治安、訓練壯勇等事),將此人扭送德清縣衙盤問。知縣審理後,下令將此人打了25大板後才許開釋。
但事情並未因此結束。在傳統中國,妖術迷信對底層大衆來說已經變成他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有時由於種種條件的集合會將某種謠言放大並迅速傳播開來。
慈相寺和尚編出的謠言很快傳遍了附近的市鎮鄉村,並不斷向外擴散。一時間,人們談妖色變,或無端猜疑,或蓄意誣陷,演出了一出又一出鬧劇。
德清縣一個名叫計兆美的年輕人因喝了幾杯酒,被叔叔疑心在外賭錢,捱了一頓打,逃到省府杭州,打算在這裏靠乞討爲生。一天半夜,當地人對計兆美的口音起了疑心,對他進行盤問,懷疑他是到杭州攝魂的。於是對他拳腳相加,又把他拖到當地保正的家中繼續拷問。
計兆美嚇壞了,便胡謅出一個故事,說他確實是來叫魂的,身上帶了50張紙符,48張扔進了西湖,剩下兩張已咒死了兩個孩子。
第二天,計兆美被帶到杭州府錢塘縣衙門。此前,他曾經聽說過有關德清縣城橋工程的種種謠傳,也聽說過爲首承辦的石匠姓吳,並隱約記得石匠名字中有一個“明”字,審問中他回答說:“紙符是瑞明給我的。”
石匠吳東明即刻便被押到了錢塘縣衙門。所幸的是,計兆美未能從一干人中將吳東明辨認出來,他胡亂編造的故事不攻自破。受刑後,計兆美承認故事都是因爲害怕編造出來的。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共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