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記者解建國實習生王文鬆)本市靜海縣王口鎮張家村農民馬廣成,多年來致力於棗樹的開發與研究,創辦合作社帶領全村百姓發展冬棗種植,目前合作社吸納社員310多戶,合作社直接負責技術指導的種植面積近萬畝,不斷,也。
1999年,他途經山東瞭解到沾化一帶的農民通過冬棗走向了致富的道路,這讓創業艱難的老馬激動不已。反覆思量後,時任村支書的他毅然決定帶領全村百姓發展冬棗種植。他自掏腰包僱了大巴車,載着村民直奔山東。實地考察,估算效益,一天下來,多數村民動了心,一些持反對意見的人也轉變了看法。說幹就幹,幾個月過去了,1000畝的鹽鹼窪搖身一變成了冬棗林。
找科委,進高校,諮詢專家,爲了節省成本,老馬和鄉親們磨破了嘴,跑瘦了腿。慢慢地,村民們逐漸掌握了管理技術,破解了棗樹不結果、少結果等一系列技術難題。2007年,老馬發動周邊十里八村的棗農繼續擴大種棗規模,牽頭組建了廣成冬棗種植專業合作社。如今,由他成立的合作社開展技術指導,品種包括冬棗、金絲無核棗、大馬牙棗、金絲小棗等多個系列,形成了集引苗、種植、管理、存儲、銷售、產品研發和深加工於一體的產業鏈條。僅去年,經合作社統一銷售的棗產量就高達700多萬公斤,而且吸引了瀋陽、哈爾濱等全國各地的客商來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