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考試結束後,有同學這樣遺憾地感慨:“這次考試又沒考好,我丟了好多不該丟的分。我太馬虎了,好幾個平時做過的題,考試時我都給做錯了。還有些題,不是小數點位置寫錯了或單位忘寫了,就是把數字或標點符號看錯了被扣分。老師說我太粗心、太馬虎,不然我的年級排名至少可以前進六七位。怎樣才能改掉馬虎的毛病呢?”
當我與同學進一步分析探討時發現,考試時他並不是不認真,而是每做一道題,都在心裏反覆提醒自己:不要馬虎、不要馬虎!而一想到以前犯的馬虎錯誤,心裏就開始發慌。
這說明,該同學在考試時,情緒處在極度恐懼和焦慮的狀態中,他並不馬虎,而是在這個問題上過於認真和較勁。
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強的心理動機會引發人的心理緊張和情緒焦慮。當緊張焦慮達到一定水平時,就會嚴重干擾人的智力活動的效率。譬如,人在極度焦慮的狀態下,會出現思維上的遲鈍(反應遲緩)、僵化(發呆)、停滯或凝固(什麼也不想、什麼也想不起來),注意力渙散(腦子裏同時涌出很多想法,無法集中),記憶力衰退(不能提取:明明背下來的東西就是回憶不起來)、阻滯(提筆忘字)等。
同學在考試中出現“馬虎”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緊張和情緒上的焦慮,其次是與知識掌握的不牢固、不熟練有關。克服“馬虎”問題,同學們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平時多下功夫,提高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避免因似曾相識又想不起來而慌亂;二是與“馬虎”一詞告別,消除一提及“馬虎”二字產生的負強化,同時進行積極心理暗示的訓練:三是關注學習過程,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不斷髮現、肯定自己的努力和進步。
對待“馬虎”,當你不把它太當回事,不去與它較勁、不與它對抗時,你的心理就不會因恐懼它而緊張,你的智力活動就不會出現遲鈍和混亂,“馬虎”也就會因被忽視覺得無趣而遠離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