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日同日本首相菅直人通電話。溫家寶對日本遭受強烈地震和海嘯災害再次表示慰問,強調中方支持日方抗震救災,願同日方加強救災和災後重建等方面的合作。
溫家寶表示,中日兩國互爲重要近鄰,中國政府重視中日關係,願同日方一道,根據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關於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水問題,溫家寶說,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此表示關切,要求日本政府高度重視此事對海洋環境特別是周邊國家的影響,嚴格遵守有關國際法,切實採取有效防控措施,並及時向中方全面準確通報有關情況。
菅直人表示,日本地震和海嘯災難發生後,中方及時派出國際救援隊,並向日本災區提供了大量無私援助,胡錦濤主席親自到日本駐華使館弔唁遇難者,他代表日本政府和人民向中方表示衷心感謝,並對在災難中遇難的中國公民表示沉痛哀悼。
菅直人說,日方對發生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表示遺憾,將及時準確地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提供相關信息,確保透明度,並徹查事故原因,爲國際核安全合作做出貢獻。
菅直人說,日中兩國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日方高度重視日中關係,願同中方共同努力,加強兩國在防災救災,核安全、清潔能源、人文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日中戰略互惠關係向前發展。
日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日本政府不存在隱報
福島核電站的泄露事故正在朝着最壞的方向惡化。12日,日本原子能保安院宣佈,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露事故等級升至最高7級。當晚,日本官房長官枝野幸男首次舉行面向外國媒體的專場新聞發佈會。
枝野幸男在媒體輪番質問下反覆強調:“提升核泄露事故等級並不意味着事態發展出現了新的變化,日本政府的對應措施不會改變。而日本政府在關於核電站的信息披露上,一直全程透明,不存在隱報。”
枝野表示:日本政府一直以來是基於每天的實際情況,而非按照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ES)來進行對策評估的。之所以在地震一個月之後提升等級,是因爲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而做出的判斷。
而枝野所稱的數據是指今日公佈的放射性物質釋放量,日本原子能保安院估算爲37萬太貝克(TBq),而原子能安全委員會估算爲63萬太貝克。這一數字均高於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ES)7級標準。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認爲,其中很大一部分放射性物質是隨着3月15日2號機組壓力控制池附近發生的氫氣爆炸而釋放出的。
而日本原子能保安院長官西山英彥在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提升核泄露等級不是輕易的,要等一切數據都出來才能作出判斷。原子能保安院和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分別統計了數據,把這兩個數據彙總後,才做出如下判斷。
枝野還強調了福島第一核電站和同爲7級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泄露事故有着很大不同,他說迄今的釋放量僅爲切爾諾貝利的10%,不存在對於健康的直接危害。而針對釋放量,東電方面有專家稱核泄露仍在繼續,不無超過切爾諾貝利的可能。枝野針對這種說法給予了否認,他稱日本政府每天都在公佈最新進展,不存在任何隱瞞。
4月12日上午,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露事故等級提升後,枝野參加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在東京爲福島縣磐城市的農作物銷售做聲援。他在媒體面前親嘗福島的西紅柿,宣傳農作物的安全性。枝野強調:“希望大家通過消費支持災區。”而對於多個國家因爲核泄露等級提升而加大對日本農產品進口的限制,枝野也在記者會上作出了聲明,將通過每天播報農產品監管信息來讓全世界心安,他說“日本有着嚴格的食品監管程序,所有上市的食品都是安全的。”
而關於避難半徑,日本原子能保安院長官西山英彥對本社記者表示,事故等級提高並不意味着避難半徑擴大,避難距離仍然爲日本政府公佈的:20公里以內強制避難,20到30公里室內避難。而11日日本政府宣佈,受風向等氣象條件和地理條件影響,即使在疏散區以外,也會局部地區出現累計輻射量較高的情況。根據《原子能災害對策特別措施法》,計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20公里疏散區以外累計輻射量較高的地區指定爲“計劃性疏散區”。這包括位於40公里半徑的飯館村等地區。西山否認了這與核泄露事故等級提升相關,並表示,預計這一區域的撤離將在一個月後實施。
-相關新聞
國家核安全局:我國無需採取防護措施
昨日,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就日本政府將福島核事故提高到7級答記者問,該負責人指出,福島核事故排放的放射性物質小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排放的放射性物質,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還將檢測到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且濃度可能有所波動,但環境輻射水平不會超出自然本底的漲落範圍,無需採取防護措施。
從我國環境輻射監測數據來看,以北京爲例,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5月5日至15日期間大氣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濃度較高,5月8日達到最高(碘-131濃度爲290毫貝可/立方米),此後逐步減少,至6月後已經監測不到人工放射性核素。而福島核事故後,3月30日至今,持續監測到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濃度平均值爲1.7毫貝可/立方米,最高濃度(4月6日)爲3.55毫貝可/立方米,約爲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期間監測值的百分之一。
這位負責人說,日本福島核事故主要影響日本地區。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還將檢測到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且濃度可能有所波動,但環境輻射水平不會超出自然本底的漲落範圍,無需採取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