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國家質檢總局:
堅決打擊絕不手軟
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李元平12日針對上海“染色饅頭”事件表示,質檢總局已明確要求上海市質監局嚴查嚴辦,堅決打擊,絕不手軟。
問題饅頭6大問題
根據央視調查,記者總結出“問題饅頭”的6大問題。
問題1:過期回爐
對於一些過期未銷售完的饅頭,超市下架後退到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工人們將這些回收的饅頭重新和麪加工成新饅頭。
問題2:染色
玉米饅頭也未能逃脫過期回爐的命運。不同的是,玉米饅頭的黃色,並非真的全部來自玉米麪,而是遭到了違規“染色”:100斤白麪+20多個過期饅頭+1小碗玉米麪+2勺色素=150個“染色”玉米饅頭。
問題3:躲避審查
而迪亞天天超市的工作人員介紹,在進入超市的檢測中,只能檢測大腸桿菌、細菌總數等,無法查色素含量。此外,真正卸貨交接時,一般只是覈對數量、交接手續,正規的檢測往往被省略。
問題4:加防腐劑甜蜜素
高莊饅頭的工人透露,添加防腐劑是爲了防止發黴,添加甜蜜素則是因爲它比白糖便宜。在操作時,工人們並沒有嚴格的劑量標準,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經驗,隨手添加多少就是多少。
問題5:隨意早產
在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不管是當天還是隔天製作的饅頭,都通通貼上了第二天出廠時的日期標籤。現場工人介紹,這是公司的規矩,標籤上的生產日期按照進超市的時間標註。
問題6:衛生措施欠缺
在包裝饅頭的過程中,工人們沒有按照監管部門的規定戴手套,也沒有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
有供應商爆料稱熟食監管盲區是“問題饅頭”源頭
超市有人被廠家“買通”了?
11日央視曝光了上海一些超市長期銷售“問題饅頭”。記者12日從廣州一些大型超市的食品供應商處瞭解到,目前超市熟食檔存在的監管盲區或是造成“問題饅頭”存在的關鍵。而有超市表示,出現這種問題,很可能是“內部人員被買通”。
熟食櫃檯有監管盲區
“現在超市熟食檔大多是自主經營,也有的如上海華聯超市和聯華超市是將熟食檔承包給一些食品公司。而這正是當前商場存在的一個監管盲區。”廣州多家大型超市的食品供應商告訴記者,“這些熟食櫃內銷售的產品由於不是預包裝產品,質監部門不管,由工商部門監管,但工商部門畢竟不是專業的食品檢測部門,在監管上未必就能準確到位。”
那麼,超市是否對這類商品進行監管呢?有食品供應商表示,對於承包出去的熟食櫃,超市很難把控其食品質量安全。而在盈利模式上,超市是和這些熟食櫃承包者聯營扣點,也就是賣得多,超市就分得多。
內部人員可能被買通
在廣州的超市,記者發現饅頭的銷售一般是兩種類型,一種是主食專櫃內的新鮮饅頭,這種很多是超市自制的;另一種則是冷凍櫃內的預包裝饅頭,這類饅頭都是比較大的品牌產品,有QS標誌,其質量是由質監部門負責的。
廣州一家大型超市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出現“問題饅頭”的原因很可能是超市有關鍵人員被買通。“超市有專門人員到生產廠家考察,生產條件那麼差,還能繼續在超市大量銷售,中間肯定有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