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上海4月15日電(記者陳雲富、王勝先)繼鉛期貨上市後,15日,焦炭期貨正式登陸大連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至此,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上市品種已達到25個,形成了覆蓋國內市場產銷量較大的農產品、能源化工以及金屬等上市商品體系。業內專家指出,作爲國際貿易定價參考形成的主要場所,期貨業儘管較爲“小衆”,但形成的“大市場”信號已成爲各界密切關注的指標,期貨“小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服務逐步發力。
後發市場先發優勢 首創焦炭期貨“十二五”開局之年,鉛、焦炭期貨的先後掛牌交易具有重要意義。“在金融危機後,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風險管理的必要性,企業迫切需要有效的工具規避市場風險。”分析人士指出。
事實上,由於金融危機前行業的盲目投資和產能過度擴張,焦炭行業至今仍未能從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完全恢復過來,行業仍然在“夾縫”中艱難生存。中信證券的分析說,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生產國和出口國,但在國際市場上卻沒有得到與“量”相稱的話語權,其原因主要就在於沒有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焦炭定價體系。
“焦炭企業面對的現貨市場價格的波動,基本上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去規避,只能靠自己對市場短期變動方向的一個判斷,在短時間內進行一些主動性的應對措施。”山西安泰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賀喜斌說,在焦炭期貨上市後,焦炭生產商將增加一個銷售的渠道,同時也增加了鎖定遠期利潤或虧損的方法。
不過,國際上並沒有相關的焦炭期貨品種。“可以說焦炭期貨是按照國情量身打造的大宗商品期貨品種。”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胡俞越認爲,對比國際市場,國內的期貨上市品種可以分爲“人有我有”,“人有我無”,“人無我有”三類,毫無疑問的是,“人無我有”的品種最易於獲得國際定價權。
中信建投證券的分析也指出,由於近年來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模式已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期貨價格成爲國際貿易的重要參考依據。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中,先發優勢及定價權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已至關重要。焦炭期貨率先在國內上市將有助於我國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