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接D01版)
記者發現,大學生股民中僅有不到1/10的人賺到了錢。“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至理名言得到了印證。
入市目的各不同
記者調查發現,跟風效應、投機心理、鍛鍊能力是大學生炒股熱的三大原因。“身邊同學有的賺到了錢,真讓人眼紅!”在其他人影響下,大二學生韓鵬毅然加入到學生股民行列。無獨有偶,大三學生小凱的宿舍六人中有四人在炒股,每天的話題也都圍繞着各只股票的走勢,最終小凱也置身股海。此外,看到身邊有人賺了錢,一些學生便抱着投機心理入市,誤認爲炒股來錢快,如同“天上掉餡餅”,卻忽視了股市的變幻莫測。不過,多數學生股民對炒股仍持鍛鍊能力的態度,投入的股本很少,即便虧損也無關痛癢。
金融專業主力軍
調查中,很多經管類大學生表示自己在炒股,尤其是金融類專業學生最爲普遍。“平時課上所學的知識與金融投資密切相關,如果不去實踐一下很可惜。”經濟學專業大三學生小邵說,“我們班上一共有49人,其中不下10人在炒股。”據小邵介紹,大一時他們班上只有兩三個同學炒股,投入的股本也都是小打小鬧,“如今,10多個同學炒,有的甚至提着筆記本電腦去上課,利用無線網絡時刻關注大盤。”
此外,“證券投資學”這門課程也屬於“熱門選修課”之列。“這課年年爆滿,我從大二就開始選,一直到現在大三也沒選上。”一位同學這樣說。
賠了學費又折學業
雖然學生炒股不再稀罕,但絕大多數參與者並沒有獲得利潤。個別大學生股民甚至可用“血本無歸”來形容。今年讀大三的小於家境不富裕,上學期開學之初,他看到身邊有同學炒股賺了錢,於是也忍不住想要試一下。可是股本從何而來?無奈之下,小於盯上了尚未上繳的學費。“當時有3400元學費,加上住宿費一共不到5000元,本打算玩玩短線,到交學費時再收手。”最初的“玩玩”逐漸演變爲“沉迷”,小於爲去網吧看大盤,甚至連課都顧不得上。“當時選股失誤了,5000元幾乎賠光了。”談起這段沉痛史,小於不禁感嘆:“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別出心裁】
先模擬 後實戰
“入市之前,最好先玩玩模擬炒股。”天津商業大學經濟學院2009級的彭大爲同學經常通過模擬炒股來鍛鍊自己的投資能力。此前,他曾報名參加“世華財訊”全國模擬炒股大賽,雖然總名次在市內並不出衆,但在學校裏卻處於第一軍團。“參賽者註冊後,賬戶上就會有10萬元虛擬股本,之後則完全由自己掌控。”據瞭解,模擬炒股平臺與實際大盤僅有幾分鐘的延時,真實性很高,因此吸引了很多高校學生參與其中。據小彭介紹,像叩富網、牛仔網等很多模擬炒股網站都是大學生在實戰前“練手”的陣地,“另外,很多校園內部社團也都會組織小型的模擬炒股比賽,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小試牛刀。”
【老師提醒】
不妨先積累再入市
“大學生還不完全具備入市的條件。”天津商業大學商學院陳可副教授說。有着17年入市經歷的陳教授表示,一名合格的證券投資者應同時兼備資金、知識、經驗三種資源,一名大學生在學習證券投資知識後,通過1年以上的模擬練習,在具備至少10萬元投資資金的前提條件下,纔有進行實盤操作的能力。她還指出,沒有經濟來源、缺乏專業股票知識和經驗的在校大學生不要因炒股而耽誤學業。對於有意畢業後向證券業發展的學生,她建議學生可選擇金融爲第二專業或者自學相關專業知識,並在大學時期考取證券資格從業證,在此基礎上繼續深造攻讀金融領域研究生。 撰文並攝影 實習生 陳嶽寅 校園記者 劉暢 肖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