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編輯動機
她是一位重度失聰的殘疾女孩;她是北京聯合大學的優秀大學生、學生會主席;她的臉上永遠都洋溢着燦爛明媚的笑容;她代表中國殘疾兒童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得到了聯合國官員們的由衷尊重;她讓每個和她接觸的人,都能感受到她內心的堅定、樂觀、勇氣與執着——她是天津女孩郭聰聰,也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亞太區代表。
一位聾啞女孩如何經歷自己成長之中的挫折與磨難,完成如此的蛻變?日前新報記者走近這位陽光女孩,聽她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 稿件統籌 金凡晴
天津女孩郭聰聰在3歲的時候因爲藥物中毒導致神經性耳聾,從此墮入無邊的寂靜之中。“從那之後,我再也聽不到媽媽的呼喚,再也聽不到這個世界美妙的聲音。”聰聰只能利用有限的語言能力,努力地對記者說。失聰之後,她自己只能努力學習脣語和手語,來和外界溝通。
“和普通孩子一起上小學”
6年的小學生活,聰聰過得無比艱辛,上課的時候她目不轉睛地看着老師的嘴脣,生怕漏了一個字,回到家裏,爲了消化理解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聰聰還會跟着媽媽重新學習一遍。
“我不希望孩子生活在聾啞人的環境中,所以堅持讓她在普通小學就讀。”聰聰的媽媽解釋着自己當年的想法,但和普通孩子一起上學,對一個聾啞女孩來說,又何嘗容易,不僅在學業上是個困難,在與小夥伴們平日的交流上更是有着不小的壓力,同學們聽着音樂、興高采烈地聊天,這一切無聲的畫面在年幼的聰聰心裏造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聾啞學校”裏的陽光女孩
到聾啞學校去!這個想法一家人猶豫了很久,每次走到學校門口的時候,媽媽都忍不住在失聲痛哭中掉頭就走,“家裏的人身體都那麼好,她怎麼會……我真是想不通,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在她的心中,聰聰就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健康的孩子,她並沒有任何的缺陷。但毋庸置疑的是,以聰聰的情況來說,聾校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值得欣慰的是,天性開朗樂觀的聰聰很快就放下了心裏的包袱,適應了聾啞學校的生活,並漸漸地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風采。在聾啞學校,聰聰的活潑、堅強給班裏的同學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哪裏有了她哪裏就有了笑聲。由於出色的表現,她在初二的時候被推薦到北京參加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培訓,短短几個月的培訓時間裏,她便被所有參與者投票選舉爲亞太地區的代表——要知道,聰聰是參加培訓的幾百名少年兒童中的唯一一個殘疾人。
本版撰文 新報記者 任桐 實習生 郭宇 新報記者 谷嶽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