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北京4月20日電(記者劉歡倪元錦)“身高180釐米,房子180平米”——180如今不僅是一些中國女性對“另一半”理想身高的標尺,還與炙手可熱的住房相掛鉤。“有房纔有家”“丈母孃推高房價”“180理論”……專家認爲,“婚必談房”現象背後是中國年輕人同房價一樣不斷攀升的住房焦慮。
近些年來,中國一些城市的房價持續快速上漲早已大大超出普通居民的實際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前兩個人供一套房不是件難事,如今則是掏光積蓄可能都拿不出首付。”身爲北京市公務員的徐鍾佳告訴記者。
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北京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價爲19679元/平方米,環比下降26.7%,同比下降10.9%,出現了19個月以來的首次同比下降。
即使這樣,買房對大多數北京人來說仍是巨大的負擔。北京市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29073元,這意味着一個人要不吃不喝60年才能買上一套90平米左右的住房。
“有房纔有家”“無房不婚”這些傳統置業觀念,在當今社會仍具有廣泛影響。“雖然我不會將結婚和住房掛鉤,但是也希望在結婚時擁有一套自己的‘婚房’,覺得那樣纔有歸屬感和安全感。”徐鍾佳說,她身邊有些單身女性,則直接將“男方有房”列爲前去相親的前提。
日前進行的一項主題爲“爲什麼你要當房奴?”的新浪微博調查顯示,在已購房的被調查者中,選擇“爲了結婚沒辦法”一項的高達41%,顯示婚姻壓力造成的住房剛需已成適婚青年面前的一大難題。
上海金融機構職員卓小婭表示,婚必談房,顯示了適婚女性的不安全感,這來自於社會的羣體浮躁和迷茫,讓她們需要錢、房子來保障自己,消除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