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天津4月23日電(記者倪元錦、許健)中國北方沿海港口城市天津正在通過建造溼地公園和投放人工魚礁,來補償近年經濟發展帶給渤海海域生物的生態狀況衰退。
正在建設的生態溼地公園位於天津港臨港經濟區,以“水處理”爲主題,包括調節塘、人工潛流溼地、河道溼地生境修復、綠化及景觀、生物柵等5項工程,將對收集的工業污水和雨水進行淨化處理並循環利用。
天津近海岸海域總面積爲3000平方公里,2010年海洋生產總值約2300億元,年增幅14%。然而,2009年的數據顯示,未達到清潔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爲2600平方公里,夏季嚴重污染海域面積最高達到1160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爲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來自於化工、海水養殖和農業面源污染。
天津市海洋局海洋環境處處長張敬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過去5年間,天津市海洋物種呈現多樣性指數偏低,生物量和密度偏小,整體狀況不佳等狀況,側面反映出漁業資源情況不容樂觀。
爲淨化水質、修復生態,天津市投資2億元人民幣,在原有淺海灘塗上建造佔地63萬平方米的臨港經濟區生態溼地公園。公園將於2012年6月全部建成,栽植喬木6萬餘株、花灌木30萬餘株、水生植物5.4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