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接受了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管委會主任、南方日報社社長楊興鋒率領的南方日報採訪組的獨家專訪。王榮書記就“前海開發”、“十二五”規劃、“深圳質量”和“大運會”等話題與採訪組進行了愉快交流,在大運會倒數100天到來的日子,我們特意精選與大運相關的精彩對話,以饗讀者。
南方日報:深圳正式公佈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核心理念———“從這裏開始,不一樣的精彩”,這一個核心理念的內涵是什麼?
王榮:申辦和舉辦大運會,是中央和省交給深圳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也是我們充分展示深圳30年來改革開放成就、充分展示深圳獨特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的一次絕佳機會。中央和省對深圳大運會的舉辦十分重視,作出了重要指示,強調大運會的舉辦一定要突出特色,力爭爲新形勢下重大活動的舉辦走出一條新路,實現“不一樣的精彩”。
按照中央和省對大運會的新希望新要求,從大運會的特殊性質、特殊功能出發,我們凝聚各方智慧,提煉出大運會“從這裏開始,不一樣的精彩”這一核心理念。“從這裏開始”,象徵着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精彩起步之地,參與大運的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精彩起步之時;年輕的城市舉辦青年的盛會,充滿着無限的可能、包容着無限的想象。
“不一樣的精彩”,傳遞了本屆大運會尊重差異多樣、和諧包容、共享文明的價值觀,展示了深圳爲迎接大運會在賽事規劃、場館建設、城市質量、人居環境、市民文明等多個方面的認真努力,也是對深圳特區開啓下一個幹事創業三十年、進一步當好排頭兵的內涵詮釋。
南方日報:在各項工作籌辦過程中,如何體現“不一樣的精彩”?
王榮:爲實現這一理念,我們在籌備和舉辦中將其貫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力求做到突出特色、辦出精彩。比如,重大活動場地努力做到獨具匠心,開幕式選擇在深圳灣體育中心舉辦,通過“海之門”的獨特設計,使開幕現場與濱海自然風光、深圳灣大橋構成氣勢磅礴的壯美景觀。
又比如說,我們將閉幕式選擇在“世界之窗”主題公園舉辦,以公園的國際化定位切合大運會世界性特色,將大運會閉幕式辦成青春、歡樂的“國際嘉年華”。除了開閉幕式以外,我們在重大儀式也力求彰顯創意,圍繞“迴歸體育、迴歸儀式、以大學生爲主體”,刪繁就簡,標新立異。
力求精彩的同時,我們更加強調簡約、環保,不放煙花、不請“大腕”,努力做到以創意取勝、以誠意取勝、以新意取勝。我們把“節儉辦大運”與擴大深圳大運效應相結合,積極推動設立“深圳大運留學基金會”,將節餘的大運會舉辦經費用於資助來華留學生等,進一步推動與世界各國的教育文化交流,爲國家教育事業發展作出新貢獻。
同時,我們在大運會籌辦過程中,充分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新,我們採用國內自主研發的計時計分成績處理系統,除一些特殊特種設備外,場館設施設備、器材基本實現國產化。同時努力辦成“綠色大運”,在大運籌辦工作中弘揚綠色低碳理念。大運期間,我們將累計投放2011輛新能源汽車,在大運村實現零排放,在主要交通線路實現低排放,我們還將打造綠色建築,龍崗大運中心大面積使用新型材料、節能玻璃、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和LED光源。
南方日報:距離大運會正式召開還有100天,目前,各項籌辦工作進展如何?
王榮:目前,大運會籌備工作已從“場館建設”階段全面轉入“場館運營”階段,從“臨戰狀態”全面轉入“實戰狀態”。從大運執行局承擔大量組織協調任務的運作模式全面轉入市四套班子直接介入指揮協調、各部門各單位全力參與的運作模式,真正體現舉全市之力衝刺攻堅的要求。
4月6日,成立了由市幾套班子全部參與形成的大運會賽時運行總指揮部,以及17個專項工作指揮部、7個工作委員會和8個賽區委員會,“迎賽事、促運行”各項工作緊鑼密鼓開展。我們相信,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實現“不一樣的精彩”。
南方日報:大運會是深圳有史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一場國際體育盛事,申辦籌辦歷時多年,這一場盛事正式落下帷幕以後,您期待它能夠給深圳留下什麼?
王榮:舉辦一屆大運會,根本目的不在於賽事本身,而在於充分利用重大賽事的機會壓任務、打硬仗,力求通過“辦賽事”,實現“辦城市”,實現城市發展質量的大提升,這將是大運會留給深圳的最寶貴財富。
爲此,我們抓住機遇,動員全市上下,加大力度推進了事關城市長遠發展的重點難點工作。比如,在大運會籌辦期間,我們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以大運召開爲目標節點,我們打破常規,全市5條地鐵線同時開工,今年6月底前將全部開通運營,運營里程將達申辦大運前的8倍。
我們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大提速,深圳北站投資43億元,將在大運前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爲全國重要的區域性鐵路客運樞紐。我們在北環大道改造過程中,創新了施工方式,把對市民出行等的影響降到最低,把這一條主幹道打造成爲精品大道、景觀大道、生態大道,創造了道路改造工程中的“北環模式”。
我們的市容環境提升行動扮靚鵬城、深入社區,廣深鐵路、高快速路沿線、機場、車站、碼頭、口岸等景觀整治效果突出,成爲迎接大運會國內外賓客的亮麗風景線。我們着力把工作延伸到社區,力爭讓主要街道和背街小巷實現整潔統一,讓各國來賓處處感受到潔淨、有序、宜人的環境。
南方日報:在城市建設和社會建設領域,深圳又有何收穫呢?
王榮:我們的城市更新改造拿出了大手筆,近年來實施各類城中村綜合整治項目1608個,總投入達20億元,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原蔡屋圍老村從握手樓密集、髒亂差氾濫之地改造成爲建築美觀、功能合理、環境優美的標誌性金融中心區,該項目將於大運前完工,高441.8米的京基100大廈將成爲深圳最高建築地標,目前位於大廈底部的國際時尚精品購物中心招租率達95%,創造了邊建設、邊招租、邊裝修、邊入夥、邊開業的“新深圳速度”。
在城市建設提速過程中,深圳的社會建設也得到加強,大運會使得我們的義工組織實現了大發展。在大運會舉辦過程中,我們專門招募培訓賽會志願者22000人、整體轉化25萬註冊義工爲城市志願者,使社會志願者總數達到100萬人。與此同時,我們在籌備工作中積極引入社會化資源,外包大運會宿舍管理、語言服務、接待服務等項目。而且我們注重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及早明確了賽時前後場館運營主體,通過企業化運作盤活資源,促進體育、文化事業發展。我們相信,到大運會舉辦的時候,深圳一定能以更加亮麗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成爲一座更加體現“不一樣的精彩”的城市。(記者葉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