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上午10點,隨着29臺500噸頂力的千斤頂同時啓動作業,南水北調中線天津幹線穿越京滬高速公路74米預置輸水箱涵最後1米頂進施工順利完成。這標誌着天津幹線天津段工程所有施工控制節點已全部攻克,工程主體已基本建成。市民將於2014年汛後飲上長江水。
昨天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29臺千斤頂緩緩啓動,標誌着南水北調天津段主體施工的完成。穿越京滬高速公路工程是天津幹線天津段的主要施工難點之一,位於武清區王慶坨鎮京滬高速公路王慶坨互通式立交橋南2.2公里處。爲儘量減少工程施工和京滬高速公路行車的相互影響,特別是確保車輛行駛安全,該段工程採用了先頂進支護管幕,對公路進行支撐,在不影響正常通車的情況下,再在管幕內穿進74米長的預置輸水箱涵這樣一種非開挖施工工藝。
長距離箱涵輸水減少污染和佔地
據水利建管中心技術負責人於德泉介紹:“隨着南水北調天津段的完工,其配套施工將馬上展開,市民將在2014年汛後就能喝上長江水。南水北調天津段幹線管道總長24公里。天津幹線設計流量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60立方米/秒,年均將能向天津供水8.6億立方米。”
自2008年11月17日開工建設以來,天津幹線天津段建設管道共穿越了2條公路(外環線,京滬高速)、1條河流(子牙河)和1條鐵路(京滬高鐵)。工程徵地拆遷和施工建設進展順利,全部24公里輸水箱涵和建築物主體施工已基本完成,累計完成投資10.9億元。目前,施工單位正在加快推進建築物裝修、土方回填等後續施工。南水北調採用全線立交的設計方案,保證引江水不與沿線其他河流溝通,杜絕由其他水體造成的污染,保證水質潔淨。天津幹線工程採用地下箱涵形式、天津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採用管道、箱涵方式輸水,不僅可以徹底隔絕污染,還可以減少土地的永久佔用,由於箱涵至少埋設於地面以下2.5米,能夠有效避免冰期輸水的結冰現象。
多種水源供水緩解用水緊張
天津幹線工程和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成後,本市將繼引灤入津工程之後新添又一條輸水生命線,形成以“一橫一縱”爲骨幹網絡的供水格局,五大水庫聯合調水,極大增加城市供水的安全保證率。同時,本市將形成以調節引灤水的於橋水庫、爾王莊水庫,調節南水北調中線水的王慶坨水庫、北塘水庫和調節東線水的北大港水庫爲供水安全保障,進行聯合調度,以一橫(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和天津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和一縱(本市現有的引灤工程)爲連接,覆蓋全市的城市供水骨幹網絡,構建起引江水、引灤水聯合調度、互爲補充、優化配置、統籌運用的供水體系,將原水供到本市各個區縣。
本市供水系統的空間佈局將成爲:引灤入津工程從本市北部入境,總體走向自北向南,多年平均向本市供水7.50億立方米,供水範圍以中心城區和北部、東部地區爲主,包括中心城區、新四區、薊縣、寶坻區、武清區、寧河縣和塘沽區、大港區、漢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天津西部入境,由西向東佈置,多年平均向本市供水8.63億立方米,供水範圍以中心城區、西部、南部和東部爲主,包括中心城區及新四區、塘沽區、大港區、靜海縣。由於中心城區及新四區、濱海新區的塘沽區、大港區是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地區,將採取引灤水、引江水、地下水、淡化海水、再生水等多水源供水,有效緩解本市水資源緊張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