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歌華有線日前公告稱與中移動北京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在互爲產品代理、資源互補、資源共享等三方面實現合作。華創證券TMT行業高級研究員李怒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廣電與移動優勢互補,聯通、電信恐將遭受衝擊。
中信證券分析師皮舜分析指出,此次合作的具體策略是,廣電和移動聯手,將廣電業務、寬帶接入業務、移動通訊話費三者捆綁,合作利用營銷渠道和繳費渠道,並輔以費用優勢,搶奪電信寬帶和移動用戶。 中移動穩定手機中低端用戶李怒放指出,通過合作,移動和廣電在渠道、業務以及網絡資源上都可以實現互補。在渠道互補方面,歌華有線的繳費、業務都可以通過移動的營業廳來辦理,反之,移動的手機充值也可以通過高清機頂盒操作。
而在業務互補方面,其實移動和廣電的合作已有先例,即手機電視CMMB。雙方已經有一定經驗,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擴大合作,這個想象空間就比較大。手機與電視捆綁,產生一定的優惠。廣電的需求在很多家庭是必備需求,在北京只有歌華有線一家廣電提供商的情況下,誰與它捆綁誰就具有差異化的優勢。就像CMMB手機電視一樣,只有中移動TD制式的用戶才能享受,而像聯通有再好的終端也享受不到CMMB。
中移動高端用戶因爲終端的原因處於一個淨流失的狀態,所以,李怒放認爲,這次戰略合作顯而易見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爲中移動穩定一部分用戶,特別是對爭取和穩定城鎮手機用戶有好處。如此,在手機中低端用戶方面就會對聯通產生衝擊。 寬帶業務衝擊最大網絡資源的互補性很大。尤其是廣電和中移動。李怒放看好這兩方的合作。因爲中移動沒有“最後一公里”的網絡牌照,雖然重組後工信部發了一個牌照,但是將這個牌照的運營權交給了中國鐵通。而鐵通不論在運營還是在資源建設各方面還是比較滯後,在寬帶“最後一公里”的提供能力上較弱,所以“最後一公里”基本上是有線電視運營商、中電信、中聯通這幾家在提供。
有線電視運營商“最後一公里”的提供上比較強,有線電視的家庭經過技術改造都能提供寬帶,現在的高清交互網絡都預留了寬帶接口,但“最後一公里”的解決還需要骨幹網帶寬資源的相匹配。現在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向聯通和電信買帶寬。帶寬的穩定性和使用量都掌握在聯通和電信手裏,而且使用效果也不是很好,這對於廣電發展寬帶來說是一個瓶頸。
而中移動在骨幹網的建設上非常有優勢,其所有基站與基站之間的互聯全部是光纖寬帶,而且其骨幹網預留帶寬比較高,因爲它以前是準備自己發展寬帶,但最後發展交給了鐵通,所以其大量資源是閒置的。這些閒置資源完全可以與歌華有線進行合作。如此,便會影響到電信和聯通的一些收益。
此外,如果有線電視的寬帶接到移動的話,在北京市場上,一方面歌華有線的寬帶提供能力會提高,另一方面寬帶價格上會對聯通和電信產生衝擊。但寬帶業務反應得慢,原因之一是歌華有線通過機頂盒提供寬帶接入服務還需要三網融合的牌照。
據公司反映,三網融合的牌照肯定會發,而且北京作爲試點地區應該發得比較早。李怒放感嘆,這對電信和聯通的寬帶衝擊是非常大的,雖然這個衝擊還在後面。 合縱連橫成趨勢對於歌華有線與中移動的合作,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三網融合研究所所長曾劍秋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個值得鼓勵的事件,說明廣電和電信企業並不是水火不容,而是可以通過相互合作去實現三網融合。雙方各有優勢,廣電的內容優勢,電信企業移動互聯網的優勢,通過合作可以促進融合業務的發展,實現雙贏。
皮舜也認爲,歌華有線具有首都網絡覆蓋率的優勢,而北京移動在北京通訊市場佔據強勢地位,雙方在產品代理、資源互補、資源共享等方面的確具有深度合作的空間。如果雙方能有效開展深度合作,將能帶來一定的協同效應。皮舜還指出,深度合作是建立在雙方互利互惠的基礎上,這需要觀察雙方的智慧和誠意。
曾劍秋指出,聯通、電信也在其他地區與廣電有所合作,他指出,廣電與電信的合作是一個趨勢。李怒放也認爲,業界合縱連橫已成趨勢。但合縱連橫的對象取決於競爭形勢。
他指出,在一家運營商與廣電合作的情況下,失利的另外兩方也可能合作。雖然運營商之間有一些矛盾競爭,但不排除在一些發達地區,競爭比較激烈、眼看市場份額要下滑的情況下,運營商之間可能會打破門檻,兩個較弱勢的運營商之間進行合作。他認爲,中移動與歌華有線的這種合作,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嘗試。這種嘗試是一種積極的嘗試。(見習記者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