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媒體報道,張柏芝經常爲兒子添置名牌衣物,動輒上萬。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父母願意爲孩子花大錢,無論是衣物,還是生活用品,全部要用名牌。這些父母也許還會慎重其事地告訴孩子:“這衣服很貴的,看看爸媽多愛你。”
對於這種現象,廣東省人民醫院兒童少年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鍾天平醫生提醒各位父母,要警惕孩子出現虛榮心。
鍾天平認爲,兒童適當有點攀比心是正常的,這與兒童心理髮展特點有關係。因爲孩子在幼兒期就有表現的慾望,他們會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或者受到獎勵的行爲,來吸引大家的注意。但過分的不切實際的攀比,則會發展成虛榮。孩子從攀比心理轉化成虛榮心理,這過程中家長教育不當是問題所在。以下是容易被父母忽略,又會對孩子造成虛榮心理影響的行爲——— 父母利用孩子滿足自己的虛榮某些父母,喜歡把牌子貨堆砌在孩子身上,從而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品位。或者看見別人家的孩子打扮得漂亮、時髦,自己不甘心落後於人。這些家長不斷灌輸
一種“我們家很有錢”的觀念,是造成孩子日後追求無度、虛榮的基礎,也容易讓孩子模仿。 父母以物質表現對孩子的愛 很多時候,家長不懂得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便會通過滿足物質願望來表達。家長爲孩子購買品牌衣物的同時,不停地提醒孩子:“這些是名貴的牌子貨,爸媽愛你才捨得買給你的。”父母的這種行爲,容易造成孩子價值觀的偏歪,以後往單純追求物質享受方向發展。 父母的自卑心理 有些家長經濟並不寬裕,甚至下崗失業了,特別擔心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被人瞧不起,所以當孩子說別家孩子有什麼東西時,父母便迫不急待爲自己的孩子也買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這會導致孩子錯誤以爲面子是最重要的,日後可能爲了撐面子而做出不切實際的行爲。 聲音 攀比不等於虛榮家長:看見孩子經常跟同齡人比較時,我心裏很擔心,怕自己不能從經濟上滿足孩子的要求,而讓孩子會有自卑的心理。所以只能教導孩子:不可以和別人攀比!
鍾天平建議:父母大可不必過於擔心。因爲攀比心是每個人都存在的心理現象,只要父母引導得當,攀比不會轉化成虛榮,而且能成爲孩子進步的動力。例如某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大學以後,要求父母變賣家產或向別人借錢,來滿足自己購買名牌用品的慾望,這樣的行爲就是典型的虛榮表現。但若果這位同學,通過努力考取獎學金或辛勤做兼職,來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這就是攀比心理推動他獲得成功的表現。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孩子的攀比心理呢?作爲家長,首先要引導孩子在積極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學習、品行、技能等,千萬要注意別讓孩子往追求物質、不良行爲等方向發展;其次,家長要鼓勵孩子以正當方式,通過個人努力來贏過別人;同時要注意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