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天津5月26日電(記者孟華、李靖)翻開祖國地圖的東部沿海版圖,環渤海區域呈“C”字形環抱,這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城市羣、港口羣最爲密集的區域之一,也是我國經濟由東向西逐步擴散、由南向北梯次轉移的特殊板塊。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家統籌協調發展戰略加速推進,環渤海區域正像一條昂首欲飛的巨龍,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以點帶面”活力凸顯 區域發展托起第三極近年來,尤其在世界性金融危機影響尚未消除的背景下,環渤海經濟圈仍然顯示出蓬勃的活力,成爲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引擎,穩固了繼珠三角和長三角之後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的地位。
環渤海區域從京津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延伸到內陸地區的山西以及內蒙古中東部,面積達211萬平方公里,人口爲2.9億。這一區域位於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三大地區接合部,擁有5800公里的海岸線,服務、輻射中西部地區。
來自環渤海區域合作市長聯席會辦公室的統計數字顯示,“十一五”期間,環渤海區域發展勢頭極爲強勁。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07萬億元,是2005年的2.18倍,年均增長16%;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15萬億元,是2005年的3.63倍,年均增長24.1%。
在拉動內需政策下,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社會活力凸顯。“十一五”期間,環渤海地區各省(市、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3萬億元,是2005年的2.32倍,年均增長14.8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93萬億元,是2005年的3.61倍,年均增長25.7%;實際利用外資504億美元,是2005的2.73倍,年均增長36.4%;出口總額達到2811億美元,是2005年的2.01倍,年均增長21.2%。環渤海經濟圈的投資增長明顯高於長三角、珠三角等東南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北上西進”效果已經顯現。
近年來,在國家戰略推動下,天津濱海新區首先實現“點”上的強力突破。“十一五”期間,天津濱海新區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2.5%,經濟總量連續跨越2000億元、3000億元、4000億元和5000億元四個大臺階;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37.6%;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00億元,近400個重大項目竣工投產。2010年天津濱海新區GDP總量突破5000億元,超越浦東新區,實現歷史性突破。
“作爲龍頭的天津濱海新區近年來實現連續跨越式發展,正是環渤海地區獲得歷史性發展機遇的寫照。”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教授周立羣評價指出,“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全球要素‘東移’,我國改革開放重心逐漸‘北上’,這兩種趨勢都爲中國環渤海區域發展帶來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