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衛生部3日召開新聞發佈會,有關專家就近期塑化劑引起的“風波”表示,塑化劑可以通過代謝排出體外,微量攝入不必過分恐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劉兆平說,塑化劑作爲一種環境激素,普遍存在於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氣、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劑的存在。微量塑化劑對人體健康沒有明顯影響。
他介紹,根據對動物實驗的觀察數據,可發現在猴子體內的微量塑化劑在24小時至48小時內可以排出體外。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對塑化劑DEHP規定的每日耐受攝入量爲每公斤0.025毫克。專家解釋說:“這意味着,體重60公斤的人,如果終生每天攝入塑化劑1.5毫克至8.5毫克,纔可能導致明顯的健康損害。”
專家也同時指出,大量攝入塑化劑可能干擾內分泌,影響生殖和發育。因此,塑化劑禁止用於食品,也不可用於脂肪性食品以及嬰幼兒食品的包裝材料。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專家伍學焱建議,選擇健康生活方式,不購買和使用不合格產品,並儘量避免使用塑料製品長期存放食品。
-相關新聞
全國急查塑化劑 一經發現即查封
質檢總局將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塑化劑等非法食品添加劑的排查。同時將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劑的風險監測。並再次強調,將嚴查臺灣問題食品,問題食品一律不得進口。
質檢總局昨天緊急表示,已部署了全國範圍內相關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的全面排查。對企業進行監督檢查,按照要求,重點檢查有無採購或使用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有無使用臺灣問題企業生產的“起雲劑”等情況。凡發現食品、食品添加劑中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將立即查封處理,查清問題原因和原料採購來源、產品銷售去向,發現非法添加的立即移交司法機關予以嚴懲。
質檢總局再次強調,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進一步加大檢驗力度,凡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一律不得進口,並暫停生產企業相關產品進口。
臺灣“染毒”產品逾800項
臺灣受塑化劑污染的產品種類,截至2日中午已達809項,涉及廠商242家。目前,島內監管機構已經開始追查塑化劑來源。
目前,對塑化劑的調查已擴大至全部塑化劑種類。島內監管機構同時開始追查塑化劑來源。
本次事件已對臺灣食品業乃至出口產生巨大沖擊。有分析稱,這起事件對臺灣食品業所帶來的損失恐高達千億元新臺幣,特別是健康食品及飲料業的損失將最爲慘重。臺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長潘進丁1日表示,塑化劑風暴對飲料業衝擊將可能持續整個夏季,預估今年臺灣飲料市場將損失150億元新臺幣,全年衰退幅度高達30%,將創下臺灣有史以來最大衰退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