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常生活中,有些常見的食物如果保存或食用不當,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對人體造成傷害。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營養科李廣益醫生介紹,食物中毒一般分爲兩種:一種是植物性食物中毒,另一種則是化學性食物中毒。
專家介紹,植物性食物中毒,是由於一些植物含有天然的有毒成分,或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未能破壞或除去有毒的成分以及人們在食用前,對食物保存不當造成食物變質,形成毒素,結果造成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一般與食品添加劑有關。
平時,在食用以下幾種食物前,應格外注意:
一、鮮黃花菜。由於新鮮的黃花菜中含有一種有毒成分“秋水仙鹼”,如果未經處理直接食用,秋水仙鹼在人體內會被氧化爲有害物質,經過血液循環,半小時後人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頭疼、口渴、喉乾等症狀。因此,應選用乾製的黃花菜。
二、鮮海蜇。鮮海蜇中含有一些物質成分,具有較強的組胺反應,未經處理食用後,人體會出現腹瀉、嘔吐等中毒症狀。但只要經過食鹽加明礬鹽漬三次,使鮮海蜇脫水,讓毒素排盡,即可食用。在夏季,人們喜歡吃涼拌海蜇,但在涼拌前兩天最好把脫過水的無毒海蜇放在淡水裏,在食用前用醋浸泡至少5分鐘,這樣把海蜇上附着的有害物質殺滅後,可以放心食用。
三、長斑的紅薯。如果保存不當,紅薯表面會長出黑褐色的斑塊,這種斑塊其實是一種黴菌的污染。受到污染的紅薯會排出一種毒素,這種毒素不僅會使紅薯本身變硬,口味發苦,食用後還會對人體肝臟造成很大影響。這種毒素很特別,無論用蒸煮還是煎烤的方法,都無法使其降解。所以,當紅薯長出黑褐色斑塊時,一定不要食用。
四、生豆漿。未煮熟的豆漿中含有一種物質叫“皁素”,這種物質不僅難以消化,給胃腸道增加不必要的負擔,還會誘發噁心、嘔吐甚至腹瀉等症狀。一般情況下,豆漿在煮至90℃左右時,皁素容易受熱膨脹,產生大量的泡沫,此時應繼續加熱燒開,最好用慢火煮10分鐘左右,再飲用。此外,豆漿中最好不要添加其他調味品,以免產生化學反應,降低其營養價值。
五、生四季豆。生的四季豆如果在烹調時加熱不徹底,食用後就會引起食物中毒,表現爲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症狀,同時伴有頭痛、頭暈、出冷汗等神經系統症狀。預防四季豆中毒的最佳方法,就是把它煮熟燜透,才能放心食用。
六、變質蔬菜。蔬菜特別是綠葉蔬菜儲存一天後,其所含的硝酸鹽成分就會增加。當人體食用了不新鮮的蔬菜,腸道會將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進而引起亞硝酸鹽中毒症狀。主要表現爲皮膚黏膜、口脣、指甲下呈現紫藍色現象,並伴有頭痛、頭暈、心率加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等症狀。嚴重者則出現心律不齊、昏迷或驚厥。爲防止亞硝酸鹽中毒,在日常飲食中,應做到不吃腐爛的蔬菜以及剩菜剩飯,勿食大量醃製過的菜品等。(記者韓燕玲通訊員史秀紅翟茜實習生王曉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