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端午將至,一些細心的居民發現今年部分廠家的糉子價格悄然上漲,每隻上漲0.5元左右。記者調查後發現,一隻肉糉,廠家只能賺到幾分錢,而超市卻通過“進場費”等多種費用“旱澇保收”,拿走了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據新華社電
售價三分之一歸超市
糉子屬於自產自銷的產品,大多數產品物流路線並不長,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對終端價格也有一定的傳導作用。記者在家樂福上海七寶店看到,沈大成、朱家角、老大房等知名品牌的糉子很早已經上架,160克的肉糉價格在3.5元-6元之間不等。銷售糉子的促銷員說,今年一些品牌糉子的價格每隻上漲了0.5元左右,但現在看來銷量很好。
“爲了保證老品牌的美譽度,糉子這一品種我們還是保留着,只是用其他產品的利潤來彌補。”上海沈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廠長潘寶珠介紹,在原材料、用工、物流等成本的壓力下,糉子已經是公司所有產品中利潤最薄的,按“分”爲單位計算利潤;而且爲了市場份額,今年還沒有漲價。
潘寶珠介紹,按照規定,每個180克的肉糉中肉的含量爲30克。今年肉價、糉葉、豆沙、糯米等原材料漲幅較大,“如果工人手準差一些,肉包到了35克以上,我們這個糉子就不賺錢了。”
與企業成本難以壓縮、利潤空間縮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超市作爲快消品的主要零售渠道之一,卻通過各種費用“旱澇保收”。
寧波一家食品企業總經理給記者列了一張單子:產品第一次進超市,需要交“開戶費”;在超市長期銷售後,要交“進場費”;如果希望擺放在顯要位置促銷,還要給“堆頭費”,這些費用已經佔到了糉子零售價的25%-35%。“這些費用是不按照產品銷量來計算的,而還有一塊費用需要根據產品銷量來扣除,很多超市的扣點都在10%-15%之間。”
潘寶珠也表示,自己的糉子進大部分超市扣率在30%-35%之間,有些大型超市要到40%。也就是說一個糉子售價3.5元,超市要拿走1元以上。
“潛規則”下廠家吃“啞巴虧”
家樂福的一位供貨商告訴記者,按照慣例,家用百貨類產品要在家樂福上架,上海一家門店入場費就在6000元-7000元,然後每個單品每家店一年要6000元左右的條碼費,這些還只是檯面上的。像糉子這樣的季節性食品,熱銷高峯也就15天左右,但一個花車的費用就要5萬元-6萬元。 而記者調查後發現,對於超市和賣場“進場費”規範管理的法律法規並非沒有,只是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執法力度小、成本高的問題。顯然,超市賺1元,廠家只賺幾分錢的糉子提醒人們,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費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