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下雨啦!”當絲絲小雨飄進洞庭湖平原,連日來與大旱頑強抗爭的湖區羣衆奔走相告。
記者目擊了歷史罕見的“湖枯”對環洞庭湖岳陽、益陽、常德三市帶來的重創,也眼見了百萬湖區人民、20多萬套機械設備大戰旱魔的壯觀場景。所見所聞,最大的感觸是:黨心連民心,黨組織、黨員始終是羣衆的主心骨,始終是衝在最前線的先鋒隊。據新華社電
妻子彌留時他在“調水”
在長江岸邊,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調來大型挖泥船“洞庭二號”,每天晝夜不停地將長江水引入洞庭湖區。
沒日沒夜的奔忙使調絃口閘管理站站長唐浩變得憔悴。“洞庭二號”船長徐建軍說,把從長江“跨省調水”第一關的任務交給這個有10多年黨齡的漢子,“真是找對了人。”
5月初“洞庭二號”剛開始作業,唐浩罹患晚期癌症的妻子就陷入彌留之際。唐浩從調絃口閘回家沒多久,妻子與世長辭。而就在這天,一個緊急任務讓唐浩不得不回到作業現場。“調絃口如今是洞庭湖區抗旱的生命線,我是黨員,我只能用工作去填補對妻子的歉疚。”唐浩說。
湊錢打了81口井
在洞庭湖腹地華容縣東山鎮,鎮黨委書記黃建明形容全鄉黨員幹部們如今是“工作的時候找水,吃飯的時候想水,連做夢都在夢水”。
從4月份開始,這個鎮的羣強村村支書李應球、村主任喻祥兵就發動羣衆打井取水。喻祥兵和第六村民小組長孫少文駕着三輪車從縣裏一趟趟往村裏拉設備,組織人肩挑、牛車拖,從山裏和鎮上弄水泥、石材進村。
打井需要錢,黃建明安排鄉財政對農民打井提供一點現金補貼。李應球、喻祥兵等人就四處尋找“鄉友”籌款。原籍羣強村的縣水利局老黨員王槐榮第一個站了出來,從用薪水積累起來的積蓄中取出2萬元。在王槐榮的帶領下,羣強村在外工作的黨員、幹部、“鄉友們”,你幾百,他幾千,湊了8萬元資金幫老鄉們打井抗旱。
目前,羣強村已經打了大小水井81口。年過花甲的村民傅德堂說:“有今天的‘救命水’,多虧鄉、村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啊。”
沒有任何人“搶”水
“洞庭湖水情就是民情!”這是洞庭湖區幹部們耳熟能詳的一句名言。原來,每逢乾旱或者洪澇災害,湖區百姓的“水權”往往意味着“生存權”。爲了爭奪引水或者排水優先權,鄉鎮之間、村組之間、村民之間甚至至親好友之間,都可能發生嚴重糾紛甚至鬥毆。大旱之年,洞庭湖區如何穩控水情保一方穩定,對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是嚴峻考驗。
在南縣烏嘴排灌站灌區4個村,前不久縣裏調水工程通水之前,鄉水利站老黨員、水利工程師鄧建波挨着村測量覈對地勢標高、需要灌溉的土地面積,在初步掌握情況的基礎上,鄉黨委召集村支書、村主任和村民代表們開會,大家公議“先高後低”送水原則,讓地勢高的村先通水。縣裏分配給烏嘴鄉5個小時通水時間,烏嘴鄉具體到每個村通水時間都精確到分秒。看到還有人對最後議定的方案心存疑慮,鄉黨委書記歐力拍着胸脯大聲說:“如果有哪個村到了預定時間接不上水,我個人承擔全部後果和責任,你們想拿我怎麼辦就怎麼辦!”
通水的那天,烏嘴排灌站灌區成百上千羣衆站在渠道邊,平靜地看着嘩嘩流淌的河水從自家乾枯的稻田前流過,4個多小時裏沒有任何人“搶”水。
喜雨光臨 防“旱澇逆轉”
洞庭湖區全民動員的抗旱行動,已經有了看得見的成效:在南縣、華容、岳陽縣和岳陽市君山區等地,引水工程讓很多幹支流渠道重新充盈了起來,廣袤的原野上犁田機開始翻耕,剛剛栽上棉苗的旱地普遍澆過一遍水。
3日晚,一場喜雨“光臨”華容、南縣等地。甘霖初降,人們喜上眉梢。
然而,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們並沒有鬆懈下來,開始爲防澇防汛作準備。
“未來洞庭湖平原可能面臨兩種極端狀況。”南縣水利局副局長姚年華說,今年以來洞庭湖區絕大部分地方雨量較去年同期偏少五至六成,如果旱情繼續,剛剛出現轉機的局面還可能惡化;如果出現大規模、高強度集中降雨,則可能發生急劇的“旱澇逆轉”。
當記者向湖區農民問及對“旱澇逆轉”的思想準備時,聽到的回答幾乎異口同聲:有黨在,我們心裏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