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不久,我觀摩雙港中學的一堂作文課,面目一新,很有啓發。一上課老師就宣佈要玩一項“三人吹氣球”的遊戲,並把全班分成兩個大組,所有同學都興致勃勃參與了遊戲,接下來老師要同學們記述剛纔玩的情景,沒一個學生爲“沒詞兒”難堪,沒一個學生爲生編硬造發愁。半小時後同學們的作文展示開始了。篇篇是何等鮮活啊:有的描寫生動,有的立意深刻,有的詳略得當,有的妙趣橫生。真情實感書寫不盡,美辭佳作層出不窮。老師做了指點,同學互相點評。最後,老師以自己剛剛和學生一起寫的“下水文”結束了本課。
這堂課呈現的學生作文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老師事先給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到圖書館閱讀,作文課上又給學生創設了生活情境和真實經歷,給了學生展現自我的平臺,學生才發自內心地愛上了寫作,並且越寫越好。
當今信息化的時代,處處求新求快,作文教學也緊跟其步伐,搞起“速成”來。雞的速成靠激素,作文速成究竟靠什麼呢?我的學生跟我說:“準備一篇範文,反覆錘鍊,熟記於心,考試時默寫出來。”我愕然了!令我驚異的不是這方法本身,而是充滿稚氣的13歲男孩兒,竟然把這當成作文得高分的訣竅。這不禁讓我想起魯迅先生的《風箏》,兒童的創造性被扼殺了,自己卻不自知。
回想十幾年前的語文教學,作文課同語文講讀課是分離的,每週有老師用專門的課時教授作文,一週、兩週……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寫作功底日漸深厚,這就是慢工出細活。
我們曾給學生講過無數個堅持不懈、取得成功的輝煌事蹟:馬克思堅持讀書在圖書館的地面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蒲松齡爲完成《聊齋志異》幾十年如一日在驛道上擺茶攤……這都是告訴學生成功絕非一朝一夕,而要長期堅持、不懈努力。
因此,我要大聲疾呼:作文教學快不得!只有慢作文才能嚼出味來!別再教孩子做“激素作文”了,相信他們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練筆,一定能用手中的筆抒寫心聲,放飛夢想,讓美辭佳作在他們的筆端縱情流淌。
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