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 記者韓永剛 黃琳報道 說起國寶,人們首先想到它的名貴。那麼,國寶衍生品產業利潤空間有多大呢?據介紹,去年一年,國寶衍生品爲臺北故宮博物院盈利摺合人民幣1.6億元,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化產業運作模式值得遼寧借鑑。
6月10日,臺灣名品博覽會上,臺北故宮博物院聯合10家廠商,共同展出百餘種國寶衍生品。晶瑩剔透的琉璃佛像,古香古色的清明上河圖,青花紋理的瓷壺……置身琳琅滿目的“國寶”之中,猶如走進博物館。
所謂“衍生品”,是指這些看似有着古韻的商品,其實無一例外都是以國寶爲設計主題,融入故宮獨有的文化背景、人文逸趣打造出的仿製品,有些甚至還帶着現代時尚氣息。這些精美商品不僅把傳統文化帶進普通家庭,也給臺北故宮博物院帶來豐厚的收益。
臺北博物館商店經理吳桂芳向記者介紹,小到印着古書畫的鑰匙扣、環保筷,大到仿製的清明上河圖、翠玉白菜,4000多種國寶衍生品應運而生,看着不起眼的仿琉璃手機鏈1個月也能賣出1.3萬件。爲擴大市場,臺北故宮博物院還開通了網絡商城,消費者可以在“網上故宮”購買故宮紀念品。
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精明”相比,我們在衍生品市場化開發上顯然有一定的差距。專家指出,我省目前博物館文化消費呈持續增長態勢,但仍處於較低的文化消費市場中,博物館文化消費升級潛力很大。以瀋陽故宮博物院爲例,自2004年瀋陽故宮申遺成功以來,客流量猛增,但傳統的工藝品、畫冊等旅遊紀念品銷售業績平平。瀋陽故宮如何“借雞生蛋”,大力開拓衍生品市場?用品牌授權的方式保證國寶衍生品的質量,用網絡銷售的方式擴大旅遊紀念品市場經營範圍,看來我們在臺灣名品博覽會上要學的東西還真不少。
科技唱主角
本報訊 記者黃琳 韓永剛報道 一直以先進科技水平自豪的臺灣經貿界,此次自然把自家最好的產品帶到了遼寧。本屆“臺博會”上,幾乎隨處都可以找到科技概念的蹤影。
科技爲媒,黃金和白酒也可以實現完美結合。博覽會現場,一家臺灣企業展出的一瓶瓶白酒吸引了人們的視線,酒液中浮動着的金燦燦的黃金粉末十分耀眼。據介紹,這可是全世界唯一一家生產可食用黃金酒的企業。由於使用了納米技術,純度高達99.99%的黃金可以完全被人體吸收。
臺灣精品館自然是高科技產品雲集的地方。這裏有用超寬帶非接觸生理監測技術打造的呼吸心跳監測儀,可以遠程感應並監測人的血壓、呼吸、心跳甚至動脈硬化情況;一件看似不起眼的T恤衫也大有講究,特殊的冰咖啡紗材料不僅可以防紫外線,還可以調降身體溫度,減少使用空調設備所造成的能源損耗。瞧,科技實現了環保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