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實習記者陳濤)崇山峻嶺,炮聲隆隆。一段黑白專題片《京華英烈——白乙化》,將人們又帶回硝煙瀰漫的抗戰歲月。昨天,密雲縣舉行紀念白乙化烈士誕辰100週年座談會。
“7歲入學,10歲能詩,19歲入黨,北平大學生。身高1米9的他長得帥氣,年紀輕輕,滿臉絡腮鬍。驍勇善戰,人稱‘小白龍’,是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名號。”在密雲縣黨史辦公室副主任林振洪眼裏,白乙化一生極富傳奇色彩。1940年5月,時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十團團長的白乙化率部挺進平北,創建豐(寧)、灤(平)、密(雲)抗日根據地。1941年率兵與日軍在鹿皮關激戰時,白乙化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30歲。
座談會上,白乙化生前所在團一營營長王亢的女兒王佩華深情回憶了從父輩口中熟知的“鬍子伯伯”。如今爲我軍某部正師級主任醫師的她,每到清明都會和家人帶上兩個花圈前往墓地,一個獻給父親,一個獻給白伯伯。
白乙化烈士的老戰友、北京市原市長焦若愚及密雲社會各界共一百多人蔘加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