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記者易靖)“關於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可以肯定地回答,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發現這樣的病人”。10日上午,在衛生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在我國發生疫情暴發流行的可能性較小,但因中歐之間的人員來往比較頻繁,我國可能會出現該病的輸入性病例。
鄧海華介紹,根據世衛組織的通報,包括德國一共13個歐洲國家,出現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H4感染的病例。
衛生部對這次歐洲出現的疫情高度重視,密切關注疫情的進展情況,也組織相關部門和有關專家開展了風險評估,並且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積極地部署組織,開展疫情防範工作。
根據專家的評估,這次引起歐洲暴發疫情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04:H4血清型比較罕見,但並非是全新或者是超級毒性的病株。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疫情主要是通過受污染食品傳播。根據相關部門通報,我國很少從德國或歐洲進口生鮮蔬菜、水果,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受污染的食品已經擴散到德國以外的地區,“所以我們的專家認爲,這次疫情通過進口食品傳入我國的風險較小,在我國發生疫情暴發流行的可能性較小。但是因爲中歐之間的人員來往比較頻繁,我國可能會出現該病的輸入性病例”。
鄧海華轉述世界衛生組織食品安全與營養專家恩貝瑞克的話說,因腸出血性大腸桿菌通過受污染性食品傳播,在中國被傳染的可能性幾乎爲零,中國公衆不要恐慌。
鄧海華表示,衛生部已經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加強對腹瀉類疾病和溶血性尿毒症的監測,並做好實驗室檢測和相關工作。目前,衛生部已經制定了針對此次疫情的防控策略和衛生應急方案,並和中國疾控中心發佈了相關健康提示,組織專家進行知識介紹,提高公衆的自我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