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值此改革開放三十週年之際,我們又迎來了中國共產黨九十週年的華誕。
90年的滄桑磨難,90年的風雨歷程,換來如今的歲月崢嶸,和諧輝煌。回首往昔,在那段戎馬倥傯的歲月裏,1921年的7月,因給世人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註定要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是的,也許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相比還很年輕,但是,她所走過的艱難險阻、取得的輝煌成就,卻是任何一個政黨所無法比擬的。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百姓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熱,民不聊生。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掠奪成性的帝國主義和官僚的國際資本主義激起了民衆前所未有的反抗。然而,無論是太平天國的農民戰爭,還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都以失敗告終。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猶如黑暗中的擎天火炬,照亮了中國人民前進的方向。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希望,走向幸福的康莊大道,也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爲國家爲民族建立了不朽的豐功偉績。
九十年的風雨兼程,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部革命史、探索史和改革史。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領導了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爲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鬥。推翻三座大山後,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將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爲己任,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儘管我們黨在前進的過程中有過失誤,但糾正後得到了更加穩健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歷史性的轉折。它經歷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的改革到各方面體制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正是因爲中國共產黨堅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努力保持和發展自己的先進性。以人爲本,開拓創新,才取得了今天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中國共產黨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走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可持續發展化道路。大國之路在探索的腳步聲中得以不斷延伸。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無論從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均取得了偉大成就。也因此中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地位得以提升,中華民族更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有改革纔有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把我國建設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隨後,建立了經濟特區,確立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貫徹執行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方針,加快以城市爲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提出“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並制定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大力發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一重要論斷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豐富和發展,是我們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理論昇華。2007年科學發展觀寫入了黨章。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也是黨的十七大的一個重要歷史貢獻。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人爲本,科學發展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三峽工程的氣貫長虹,長江大橋的天塹變通途;奧運會,圓中華兒女百年之夢,在世人驚歎中完美謝幕,世博會,迎五湖四海,八方來客,讓全世界人民一起見證“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國自主研發的“嫦娥”一號繞月飛行成功,“神舟”系列航天飛船發射成功……無數的事實,都強有力的證明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逐漸成長爲名副其實的泱泱大國。
在中國共產黨正確的領導下,東麗區也在不斷髮展和壯大。全面貫徹改革開放各項方針政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以富民強區爲目標,以深化改革爲動力,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探索加快發展的新途徑,全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近幾年,東麗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在發展的定位上、發展規律的認識上、發展機遇的把握上、發展方式的轉變上、發展目標的追求上都是建立在適應特定歷史階段發展要求的基礎上的,實現了與時俱進。歷屆區委區政府都把建設東麗,發展東麗作爲己任,着力抓好城鄉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東麗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爲本,積極推進了農村城市化建設的步伐。加快城鎮一體化建設步伐,通過完成城中村改造、依託大項目有序撤村、按照耕地不減、農民自願的原則,以宅基地換房的方式規劃建設“華明示範小城鎮”,2008年3月成功入圍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受到來自世界各國遊人的讚譽,也吸引各地專家學者前來參觀學習。民以食爲天,提到農業,東麗區由最初的從單一的種植業向產業化、多元化、生態高效型轉變。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同時帶來了經濟總量的迅速增長。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規模企業的不斷壯大,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已形成機械裝備、汽車部件、現代冶金、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型建材六大主導產業。中心城區市容環境逐步改善,對外環線內的居民區實施綠化硬化改造,拆除小煤屋2000多平方米,興建居民休閒廣場,平改坡居民樓50餘幢,投入資金全面改造東麗公園、規劃建設了惠民公園,城市化建設得以積極推進。
特別是在衛生系統,開展了“以病人爲中心,以提高醫療質量”爲主題的醫院管理年和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完善了醫療質量管理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狠抓十三項核心制度的落實,全面實施院長質量查房制度,夯實各醫院的基礎管理,嚴格臨牀診療規範,完善臨牀流程。
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有效預防控制疾病是衛生工作的重點,是第一位的任務。把保障人民健康立足在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上,努力降低各種重大疾病的發生率。加強了重點傳染病監測、預防和控制工作,全年共報告法定傳染病3915例,發病率749.11/10萬,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1.80%。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結核病、艾滋病、霍亂、麻疹、手足口病等重點傳染病的防控。
全面啓動了《東麗區婦女兒童健康行動計劃(2008-2012年)》,這標誌着婦女兒童衛生保健工作進入新的階段和水平。通過實施控制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控制出生缺陷和婦女兒童健康干預爲主要內容的25個工作項目,進一步完善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的工作機制,強化了婦幼保健體系建設,建立了婦女兒童健康保障制度。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作爲區政府民心工程,堅持以“政府強化責任、機構優化服務、百姓得到實惠”爲工作目標,以“您的健康,我的責任”爲服務理念,深入開展了十八項社區衛生服務項目和基本醫療服務。爲60歲以上的老年人、殘疾人、低保、五保人員,免費進行高血壓、糖尿病等項目的篩查,建立起居民個人康檔案。
隨着東麗區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城市功能的完善,中心城區、新市鎮、功能區建設不斷加快,人民生活將更加寬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會發展更加和諧。
十二五期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依然將以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和深化改革開放的任務作爲重中之重。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構建科學發展的新格局。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九十年滄桑鉅變,九十年同舟共濟。九十年,是一個輝煌的延續也是一個新徵程的開始,繪美圖,創和諧,戮力同心,瑰麗的未來必將流光溢彩,大國之願景更加燦爛輝煌!(東麗疾控中心 劉繼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