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記全面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據新華社電 長春一汽的紅旗文化展館陳列着一個鏽跡斑斑的大鐵架子,粗糙的夾具,純手動的控制柄。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工人就是用這樣的簡陋設備生產了早期的紅旗轎車。
“在這個裝配臺上兩個班一天只能生產一輛車,我們就是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79歲的一汽老職工於豐年說起這段往事感慨萬分。艱苦奮鬥,白手起家,一汽的創業史正是社會主義建設史的縮影。
重工業幾乎爲零,輕工業只是少量的紡織業,人們日常用的是“洋釘”“洋火”“洋油”,全國鋼鐵產量如果分配到每個人手裏僅夠打一把菜刀……這就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發展水平的真實寫照。當時中國國力之弱、民生之苦可見一斑。
“解放前,我父親給外國人開過汽車。我自己也修過汽車、開過汽車,但那時都是外國車。”於豐年回憶道。1956年,於豐年將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批解放牌卡車駛出了裝配線。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那一年同樣也是不同尋常的。中國已在較短的時間裏,實現了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經過執行“一五”計劃後三年多的實踐,黨對於蘇聯經濟建設中的缺點和問題也有所瞭解,黨的領導人開始思考和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
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正是在這一方針下,隨後召開的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爲在新的生產關係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全黨和全國人民要集中力量去發展生產力,把我國儘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爲先進的工業國。
“八大”以後,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場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嚴重經濟困難和複雜環境下,中國人民奮發圖強,艱苦奮鬥,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工業建設奇蹟和科學技術奇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