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臺灣最近爆出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劑的案件,很多食品,飲料、果醬、益生菌粉都有牽連。專家稱,塑化劑的毒性遠高於三聚氰胺,還廣泛分佈於各種食物內。對此,人們最想知道的是,起雲劑是什麼,有什麼用?塑化劑是什麼,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塑化劑是什麼?
塑化劑,或稱增塑劑、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的柔軟性等特性的添加劑。它不僅使用在塑料製品的生產中,也會添加在一部分混凝土、牆面泥灰、水泥與石膏等材料中。在塑料裏,它可以使塑料製品更加柔軟、具有韌性和彈性、更耐用。塑化劑種類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它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料製品中,例如保鮮膜、食品包裝、玩具等。很多醫用塑料用品,例如導管、輸液袋等等,也都含有這種物質。它在塑料製品中的含量變化範圍很大,從1%到40%都有可能。這次臺灣飲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正是DEHP這種物質。
作爲一種塑化劑,DEHP只能在工業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以往發生過的DEHP安全事件和調查,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裝材料污染、非食品物質的接觸等方面。然而,這次在臺灣地區生產的一些食品飲料中發現大量DEHP,則是另有原因。
起雲劑是什麼?
據臺灣媒體報道,原來,這些食品的上游生產廠商在向食品中添加一種“起雲劑”的時候,爲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價的塑化劑DEHP,被檢測出來後,引發了這次食品安全問題的大爆炸。最早發現DEHP污染的臺灣檢測部門工作人員,本來也以爲DEHP來自食品包裝污染,但通過對包裝的檢驗排除了這種可能。後來經過追查,才發現了“毒起雲劑”這個源頭。“起雲劑”是一種正規的食品添加劑,也被稱作乳化香精。它一般用在橙汁飲料等產品中,作用是增加飲料濁度、穩定飲料體系。它屬於增稠劑、乳化穩定劑的範疇,主要成分包括阿拉伯膠、乳化劑、葵花油、棕櫚油等。對這些成分的使用範圍和在食品中的含量限定,國家有明確的規定。
“起雲劑”和塑化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物質。只是因爲用塑化劑DEHP代替棕櫚油,加到食品中後,能達到和正規“起雲劑”比較相似的效果,所以有不良商家用DEHP來生產“起雲劑”。從作爲非法食品添加劑這個角度來看,這起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具有一定相似性。
對生殖系統危害大
對DEHP安全性的質疑,主要來自於它的類雌激素作用,可能引起男性內分泌紊亂,導致精子數量減少、生殖能力下降等。兒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傷害。特別是尚在母親體內的男性嬰兒通過孕婦血液攝入DEHP,產生的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孕婦血液中的DEHP濃度越高,產下的男嬰有越高的風險發生陰莖變細、肛門與生殖器距離變短、睾丸下降不全等症狀。
也有研究發現,與DEHP或類似物質接觸較多的人羣中(例如從事PVC塑料生產行業的人),腫瘤、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其中的女性易發生月經紊亂和自然流產,男性的精子活性也似乎受到了影響。此外,DEHP在肥胖症、心臟中毒等疾病中也可能發揮一定影響。不過,關於它的致癌性目前則沒有確鑿的醫學證據。
污染來自飲食和玩具
DEHP在塑料中並非採用牢固的共價結合,比較容易從塑料中脫離,進入環境或人體中。研究認爲,普通大衆接觸DEHP的途徑主要是飲食。食物和水可以通過與塑料包裝接觸而吸收DEHP。2007年6月,歐盟曾在中國出口的油浸式食品中檢出過DEHP,其來源是瓶蓋中軟質墊圈污染了食物。此外,兒童將含有DEHP的塑料玩具放入嘴中也是一個產生危害的途徑。我國生產的某些塑料玩具曾經多次被歐盟或美國退回,也是因爲其中DEHP超標,而這些玩具對於尚處在發育期且喜歡咬玩具的孩子來說是有潛在危害的。
塑化劑可被人體排出
實驗顯示,進入體內的塑化劑可以被人體排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DEHP和DINP具有蓄積性。動物試驗發現,絕大部分DEHP在24至48小時內會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48小時內停止攝入含有塑化劑的產品,體內DEHP濃度便會快速下降。
每天安全限量是多少
塑化劑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其攝入量。以60公斤體重的成人來講,世界衛生組織、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管局和歐盟分別認爲,終身每人每天攝入1.5、2.4和3.0毫克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DINP的毒性較低,即使每天攝入9.0毫克,也是安全的。偶然食用少量的受塑化劑污染的食品,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摘自《半島晨報》2011年6月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