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了點歲數的北京人都知道,北京過去有種商店叫“委託商店”或是“信託商店”。當時西四委託商店名氣就挺大。商店在西四十字路口北邊路西,商店裏不像其它商店那麼敞亮,有些昏暗,有時白天也亮着燈。商店裏的味道也有些奇怪,有時聞着是呢子大衣的黴味,有時又像是座鐘的發條味。商店裏賣什麼的都有——手錶、收音機、傢俱、自行車、瓷器、毛呢服裝、書畫……東西好賴都有,基本上都是人家用過的東西。至於把東西放到委託商店來賣的緣由:有手頭緊想換倆現錢花花的;有全家下放到幹校家裏物件沒法處理的;有抄家抄來的,還有能讓賣主今天想起來能把腸子悔青了的事——爲了結婚把整堂紅木傢俱拉委託商店仨瓜倆棗的錢給賣了,再換套組合傢俱……有賣的就有買的,那年月就有人專有逛委託商店的嗜好,不爲買,單爲逛,那會兒不興叫“撿漏兒”,可懂行的人真能從委託行裏,花百八十塊錢買回勞力士手錶,鳳頭自行車和黃花梨傢俱來。
也許是懷舊情緒的感召,抑或是民間有這種願望的呼喚,一種類似委託形式的交易方式最近在報國寺收藏品市場悄然現身。有“收藏直通車”之稱的這個文玩交易市場裏的不少物件居然都是通過“委託”的方式收上來的,比如標註爲“清中晚期”的一對掐絲琺琅馬蹬子,範永君、何忍羣、季益順、顧紹培、潘孟華等紫砂大師的手工壺,高仿古玉春秋酒器,低到一兩百、高到數萬的碧玉青花玉掛飾把件、鐲子等,都是藏家在這裏寄賣的,只有在成交後市場方纔收取一定的佣金。因爲對藏家來講,三個月之內賣不出去不收取任何費用,所以儘管沒有大肆聲張,低調到沒有任何聲響,但近來帶着自己的藏品找上門來委託寄賣的人還是絡繹不絕。雖說這裏經營的主業是文玩,而且經營的方式是委託,市場方還是將十分之九的委託品拒之門外,理由無外乎是太假或是無品無相。 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