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娛說
□王星
昨天,馮小剛、吳宇森出席中國電影項目創投活動,點評青年導演、編劇的項目,從故事、製作規模等角度分析,苦口婆心。上海電影節一整天盡是各式各樣的新片推薦活動,明星頻繁走秀,亂花迷人眼。在一系列活動之中,我最看重這個創投活動,因爲這些年輕的電影人以及他們的項目將是中國電影創作的基石,沒有劇本,要明星何用?因此,馮小剛、吳宇森昨天的行動讓我對他們更多了一層敬意。
據說,昨天許多記者去創投活動是等着聽馮小剛放炮去的,結果讓這些記者有些掃興。馮小剛很溫和,言語不是太多,很有耐心,以謙和前輩的姿態提點後輩。有些記者說,馮小剛的這一面很讓人感動。
昨天讓我感動的還有吳宇森。一位導演的項目希望申請100萬美元,吳宇森表示應該再給100萬美元,那樣可以拍得更好一些。吳宇森還說,當年他拍了電影,票房不是太理想,可是他的老闆非但不放棄他,反而給了他一份3年的合約。感恩,從來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主題。
對年輕電影人來說,機會很重要,失敗之後再給他們機會,更加重要。電影公司老闆敢於押寶,需要專業精神和人情味。昨天的會場,馮小剛、吳宇森兩位大導兼備專業精神和人情味。
電影是產業、工業,要進入市場,編劇、導演就必須明確,自己是在爲誰服務。許多閉門造車的創作這輩子都見不到陽光,這時候,前輩的指點就特別重要。這個場景是不是實施起來有困難,這個角色是不是該請更大牌的明星來演,預算做多少合適,這些往往是年輕導演不會太在意的地方。爲藝術、爲票房、爲觀衆、爲製片人,它們根本上是統一的,可是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電影人總會顧此失彼,沒有什麼比有人提醒一句更管用的了。
電影業是一個生態系統,有大樹,也有小草,有喬木,也有灌木,它們共生共贏,相互促進。我希望今後這樣直接的交流活動能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