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沿川藏北線進入西藏,昌都地區東北部,金山江的上游是號稱藏東第一村的江達縣崗託村。60多年前,十八軍強渡金沙江,在這裏升起了西藏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見證歷史的老人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土路顛簸,採訪團來到在西藏曆史上富有重要意義的村子——江達縣崗託村。
已經是下午,高原上的太陽依然明亮。村委會的小院子正中的一面五星紅旗在陽光下格外鮮豔。
院子的臺階上,坐着78歲的藏族老人江擁次仁。知道記者團想了解十八軍進藏的故事,老人早早就等在了院子裏。
老人的漢語不是很好,說起18歲之前的生活,他的藏語語速很快,不停地做着各種手勢,情緒激動。
身爲農奴,他的生活沒有尊嚴。他用手比畫着說,就是給主人斟茶,稍稍慢了一點兒,也會遭一頓毒打。聽說毛主席的部隊已經離村子很近了。“他們是來解放我們的!”那時候的他就打算好,一定要爲戰士們做點事。
老人介紹,金沙江渡口屬於茶馬古道連接內陸和西藏的必經之路,爲了防止解放軍進入西藏,舊西藏噶廈政府組織藏軍,在易守難攻的金沙江渡口邊上修築了三個軍事碉堡。
升起了五星紅旗
1950年仲秋的一天,天矇矇亮,村民已經看到了十八軍先遣部隊的身影,消息馬上傳遍了村子。當地老百姓划着皮筏子,每三分鐘一趟幫助十八軍渡江。當地羣衆的配合,加上密集炮火的掩護,十八軍僅以一個團的兵力很快便撕破了藏軍所謂“金沙江天塹”。
老人清晰地記得,戰鬥於凌晨打響,天未破曉已經完勝。當晨光遍灑崗託村,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西藏的土地上獵獵飄揚。
江擁次仁回憶,戰役勝利以後,十八軍在村裏住了一晚。得到消息,他馬上跑回家打酥油茶,燒開水,然後將飯菜送到十八軍駐地。
好日子已經來了
“我還認得十八軍裏面的一個連長和指導員呢。”老人說,臨走前,指導員特意囑咐他,一定要相信,好日子就要來了。如今,那位已經記不清姓名的指導員臨走的話早已應驗。
江擁次仁笑得一臉自豪,他的家現在在村裏“如果不算最富的,排第二肯定沒問題”。他和老伴養育了3個兒女,一家人在耕種的同時還外出打工,生活富裕。孫子、孫女讀書也很爭氣。兩個在拉薩,一個在縣裏上中學。
村委會的負責人介紹,如今村子裏年人均收入能夠達到3600多元,吸引了很多外來人口在此入戶。
村裏有110人左右。
金沙江渡口系列的紅色旅遊帶動了村裏家庭旅館的發展,如今全村已經有5戶家庭旅館,年均收入1萬元。
同時,憑藉天然的礦物資源,30多戶村民購置了大型卡車,出藏拉礦石,返回拉百貨,一趟長途下來淨賺1.5萬元左右。村幹部還組織村民參加到項目的施工中,這樣每人一天能賺60至70元。村裏的主要經濟收入還有蟲草採挖、畜牧產品加工等。
村委會門口的317國道正在施工。改建的83公里的路程,國家投入2.2億。今年9月,土路將變成柏油路,遊人再來崗託村,一路坦途。
本報記者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