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密雲水庫北岸,黑龍潭景區內,矗立着一座大理石紀念碑,碑上鐫刻着蕭克將軍手書的8個大字:“血沃幽燕,名垂千古”。它紀念的是令日僞聞名喪膽的民族英雄、豐(寧)灤(平)密(雲)抗日遊擊根據地的奠基人白乙化烈士。
白乙化,字野鶴,滿族人。他7歲入學,10歲能詩,19歲入黨,別看身高1米9,年輕帥氣,卻留着滿臉絡腮鬍,少年老成。早在 “一二·九”運動中,白乙化就以勇猛無畏的行動贏得了“虎將”稱號。抗日戰爭期間,因爲驍勇善戰,他又得了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名號“小白龍”。
1940年5月,時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十團團長的白乙化率部挺進平北,他向挺進軍總司令蕭克立下了軍令狀:完不成開闢平北根據地的任務,生不回平西,死不離平北。
精熟游擊戰術的白乙化連續搗毀日軍據點,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建立起包括密雲、豐寧、灤平部分地區在內的豐灤密抗日根據地。到1940年底,豐灤密抗日根據地發展到16個區,200多平方公里。不幸的是,1941年2月鹿皮關激戰時,白乙化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30歲。
鮮爲人知的是,犧牲前一個月,白乙化在密雲古剎龍泉庵留下了一首言志詩,至今讀來都令人心潮澎湃。
那是1941年1月,白乙化陪戰友李子光到密雲趕河廠村西的龍泉庵遊覽。龍泉庵老尼久慕“小白龍”的威名,當她得知眼前這位濃須倒長的魁梧軍人就是“小白龍”時,又驚又喜,當即取來筆墨,一定請白乙化在寺院影壁上題詩留念。
白乙化謙辭不過,接過筆來,飽蘸濃墨,略加思索便揮筆寫下了五言律詩一首:
古剎映清流,松濤動夙愁。
原無極樂國,今古爲誅仇。
閒話興亡事,安得世外遊。
燕山狂胡虜,壯士志增羞。
(文/密雲縣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