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新華社電一顆大客車般大小的小行星,於北京時間6月28日2時,劃過南大西洋上空,匆匆而去。最近時,它距地表僅1.223萬公里。
因爲它實在太小了,天文學家起初誤把它當成了太空垃圾。直至上星期,它的身份剛被確定爲小行星。
與天文學家先前判定一致,這枚被命名爲2011MD的小行星在距地1.223萬公里的高度來了個180度大回旋,繼而轉身而去。在浩瀚星際間,它18米的腰身無異於滄海一粟。
其實,2011MD與地球的這次“親密接觸”並沒有引起過度關注。因爲,小行星近距離造訪地球不是什麼新鮮事,平均每6年一回。今年早些時候,一顆個頭更小的小行星曾闖入距地5630公里的近地空間。
小行星的成型,普遍認作是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的副產品。此後,一些小行星,乃至它們的碎片——隕石,不斷光臨地球,甚至挑戰大氣層。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項目主管唐·約曼斯介紹,通常情況下,個頭極小的星體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因爲它們在與大氣層摩擦過程中會燃燒殆盡。對於地球而言,真正的外太空“殺手”是直徑超過1公里的飛行星體,它們造訪地球的頻率大約爲數十萬年一次。一些科學家認爲,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致使恐龍這個物種從地球上頃刻消失。
美國航天局長期監測運動小行星情況,分析它們的路徑以及撞擊地球可能性。按美聯社28日公佈數字,在過去幾年內,美國航天局確認並跟蹤了8110枚與地球近距離接觸的太空星體,包括小行星和彗星,其中最小的直徑只有數米。在這些被跟蹤星體中,有1237枚被定性爲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