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國外媒體7月5日報道,因涉嫌性侵而辭職的前IMF總裁卡恩稱俄羅斯總理普京是自己性醜聞案的幕後黑手。卡恩表示,普京是法國總統薩科齊的好朋友,把卡恩關入大牢,強迫他辭職是爲了加強普京和薩科齊之間的友誼。
法國《世界報》曾有更離奇的猜測:在性侵案發生之前,卡恩曾經對其朋友稱,俄羅斯人可能會覬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的頭銜。薩塞勒市長、卡恩的長期政治盟友弗蘭克斯·普伯尼稱,卡恩曾經很偏執地對他說, “普京是後臺操作者,普京和薩科齊走的很近。”該報的文章說,事情的真相可能永遠無從得知,性侵案聽起來很極端,但是故事以它看起來可信的方式“發生”了。
法國《解放報》猜測稱,卡恩一直預言政敵會用“美人計”陷害他,“想像某個場景,一個女服務員在停車場收到個皮包,裏面有50萬美金,然後她就開始編故事。”《解放報》質問說,這個極可能從事“性服務”的女服務員,如何能到索菲亞大酒店上班的?“通常而言,一個從非洲來美國避難的女人,最多在某個汽車旅店裏工作,而她卻能到這種高檔地方,到時是誰安排的?
法國《論壇報》也用“謊言的編織”來看待整個案件,“美國警方之前就掌握了女服務員賬戶大量現金出入的線索,檢察官卻不聞不問,沒有及早採用新證據,這很奇怪。”
德國《柏林日報》稱,此案與巴黎和紐約之間的爭議有關,美國司法機構不過是美國的聲音,換掉了卡恩,美國也就達成了目的。
德國《世界報》3日評論說,這起美國人挑起的案件,讓法國相當敏感,它沉重打擊了法國的民族自豪感。即使官司贏了,法國人遠遠未到捲土重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