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昨天和今天上午舉行的市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對《天津市控制吸菸條例(草案)》正在進行審議。不久的將來,待充分修改完善、審議通過後,該條例將作爲地方性法規,對減少吸菸造成的危害,保障公衆健康,提高城市文明發揮積極作用。
據瞭解,正在審議的《天津市控制吸菸條例(草案)》中提出,禁止吸菸的公共場所包括幼兒園、託兒所、中小學校室內外區域,公共汽車及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企事業單位的辦公室、會議室、餐廳,商場、超市等室內營業區域,圖書館、檔案館、體育場館室內區域等,且不得設立吸菸室和吸菸區。
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介紹,1999年至2008年的監測數據顯示,本市居民因病死亡的前四位原因是心臟病、腦卒中、惡性腫瘤和呼吸系統疾病,這四類死因佔了本市居民總死亡數的80%以上,且這四類疾病均與吸菸和被動吸菸相關。 (記者馬庚申)
菸草煙霧危害與控煙必要性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吸菸有害健康是不爭的事實,大量的科學研究和流行病調查都顯示無論吸菸或是被動吸菸均可以導致惡性腫瘤和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等多種疾病的發生和死亡。由於菸草危害知識宣傳不夠和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大衆中存在一些關於吸菸的謬論和誤解。這些謬論和誤解的流傳,嚴重阻礙了中國控制菸草危害的進程,使保護國民健康權益免受二手菸危害步履維艱。讓大家瞭解菸草使用的健康危害、經濟損失和公共場所禁菸帶來的健康效益及社會效益,正視菸草危害,反對在公共場所吸菸,支持控煙條例的頒佈和實施,共創無煙環境,共享健康生活!
菸草的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中指出:“菸草使用是首要的可預防的死因,每年全世界超過500萬人死於菸草使用相關疾病。菸草危害並不止於菸草使用者,每年全球約有60萬人死於二手菸暴露。”衛生部的控煙報告中說:“我國每年有100萬人死於菸草相關疾病,同時還有7.4億人遭受二手菸危害。”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加拿大等多國環境監測部門的科學數據顯示,一根香菸燃燒釋放的煙霧中含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有200多種爲明確的致癌物(如焦油、尼古丁、苯並芘等)。
吸菸和被動吸菸所產生的疾病與死亡,造成勞動力人口生產能力的下降和喪失,加之醫療費用和誤工費用的支出,導致家庭的貧困和解體,最終成爲整個社會的負擔。可見菸草在危害健康的同時,還會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發展產生破壞性的後果。
英國完成了一項對40633名男性追蹤40年的前瞻性研究,觀察和記錄吸菸與不吸菸者冠心病的死亡率。結果表明(見圖1):相對於不吸菸者,曾經吸菸的人冠心病死亡率上升18%;每天吸1-14支菸的人,冠心病死亡率上升40%;每天吸15-24支菸的冠心病死亡率高出不吸菸者56%;每天吸菸超過25支的,其冠心病死亡率上升了79%。
關於“二手菸”或者被動吸菸的危害,日本的研究被全世界公認爲里程碑的研究。
日本的科學家追蹤了10萬已婚婦女,直至她們生命的終結,觀察和記錄丈夫吸菸和妻子患肺癌的風險。柱形圖顯示了日本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到丈夫吸菸量越大,妻子患肺癌的風險越高。丈夫不吸菸,妻子患肺癌的風險最低。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全市居民發病和死亡信息的收集及統計分析。1999年至2008年的監測數據顯示,我市居民因病死亡的前四位原因是心臟病、腦卒中、惡性腫瘤和呼吸系統疾病,這四類死因佔了我市居民總死亡人數的80%以上,而這四類疾病均與吸菸和被動吸菸相關。
我們常會聽到有人說“某某吸菸活到了99”。“誰誰不吸菸才活了60多”。這種個案在生活中的確存在,但這並不能成爲吸菸讓人長壽的理由。因爲個案和特例不能推廣和演繹。看看我們的監測數據,每年我市死於肺癌的人中,64%以上爲吸菸者,肺癌的新發病例中也是超過60%的爲吸菸者。
當我們以科學的眼光看待吸菸對公衆健康的影響,就會發現吸菸者生病和死亡的風險遠遠超過非吸菸者。
提到控制菸草危害,有人說“菸草工業爲國家納稅,爲救災捐款”,但是全面對比分析菸草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成本(指吸菸及被動吸菸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包括直接醫療費用、誤工、曠工生產力損失、社會勞動力死亡造成的經濟損失),就會看到中國菸草業的經濟效益已經是“負效應”。
控煙的益處
對待菸草,發達國家採取堅決的態度予以控制。從上世紀的60年代,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就頒佈和實施嚴格的法令禁止在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吸菸,禁止菸草廣告和菸草贊助活動,提高菸草稅收、約束菸草種植等。因此發達國家也先於我們看到了立法控煙的益處。
美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上世紀100年間美國男性肺癌的死亡率與香菸消費量呈正相關。從1900年到1960年,隨着香菸消費量的增加,男性肺癌的死亡率不斷上升。1964年美國開始實施控煙政策和法律後,香菸的消費量開始下降,隨之而來的是男性肺癌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
總有人擔心公共場所禁菸會影響經營場所的收入,併成爲反對營業場所禁菸的理由。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自1995年和1998年分別實施餐館和酒吧的禁菸令,而來自加州餐館和酒吧的效益分析顯示其經濟收益不僅沒有受影響,反而不斷上升。因爲經營場所禁菸保護的是絕大多數非吸菸者的利益。
來自紐約的數據也說明營業場所實行禁菸令後,餐廳和酒吧的就業人數不斷增加,說明禁菸令並沒有影響行業的運營,反而促進其發展。
2004年蘇格蘭全國實施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菸,法律實施前後的統計顯示(圖10),隨着禁菸令的實行,因心臟病住院的人數不斷下降。紐約的調查也顯示,心梗突發的入院率在禁菸法實施一年後下降了8%,相當於減少了3800名心肌梗塞病例,節省了因此而產生的5千6百萬美元醫療費。
上述事實和數據充分說明了使用菸草的危害,以及控制菸草危害的益處。正是基於科學的證據和數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敦促各國政府履行第一個全球性具有法律意義的公共衛生條約,保護國民健康,免受菸草危害。中國政府正在努力地履行《公約》,在國際社會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在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菸”,這將對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產生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