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記者 蘇超
聯合國日前宣佈了全球人口數量的預測結果,全球人口將在2011年10月31日達到70億,而第70億個地球寶寶,最有可能在亞洲一座城市出生。
按照中國父母的習慣,這麼一個可以讓孩子留名青史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不過,畢竟當你看完上面這幾行字時,世界上就已經有幾千個嬰兒降生了,如何確定第70億個嬰兒到底是誰呢?這件事看起來要比生一個“千禧寶寶”、“奧運寶寶”難得多了。
這個時候,占卜是絕對沒有用了,讓我們借人口專家的眼睛,看一下“70億”這個數字背後的世界吧。
第60億來自“領導指示”
實際上,第70億個地球寶寶只是被象徵性地選擇出來。
據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問題專家杜鵬教授介紹,第70億個地球人的概念,其實只是爲了宣傳重視人口問題的一個噱頭,藉助人們對第70億個人的關注來提醒人們人口問題的重要性。之所以選在亞洲一個城市裏,只是因爲亞洲人口的增長對世界人口的影響較大,而這個洲正處於城市化最快的時代。“比如選擇在亞洲哪一個國家、哪一個醫院,這都是一種象徵性選擇。”
1999年10月12日,經當時的聯合國祕書長安南確認,第60億個地球寶寶在波黑誕生,時任聯合國發言人科夫曼稱:“這個決定的背後並無政治或任何其他理由。如果祕書長身處紐約的話,那麼就會是一名紐約嬰兒。”如此看來,中國的父母如果要生第70億個“地球寶寶”,還要時刻關注潘基文的行蹤纔是。
至於70億這個數字,靠的不是這種“領導指示”。根據聯合國慣例,一般是逢“XXX零年”進行人口普查。我國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是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同步進行的,從全世界
收集的人口數據陸續
送到聯合國進行統計,一些資料缺乏的國家,如戰亂的阿富汗,還有非洲一些國家的人口,則根據過去的資料推測,“這一部分國家的人口少,對總體的準確性沒有太大影響。”杜鵬教授說。
但這部分認爲人口較少的國家也不能被完全忽視,如果要預測幾十年後的世界人口,在現有的人口預測數學模型下,根據對不發達國家的人口情況最差和最好的預測數據,到2050年全球人口數將出現兩個相差20多億的數據。這還不算不靠譜,按上個世紀60年代的計算方式,2050年的人口是超過180億的。
歷史上最不靠譜的人口預測,應該算1677年由荷蘭人列文虎克作出的。
列文虎克開創了微生物學,他在觀察鱈魚精液時突發奇想,想要計算出當時全世界的人口。他認爲,全世界的人口密度都像荷蘭一樣,因此算出全世界約有133.85億人口。而現在根據歷史學家推算,當時全世界不過5億人。
歐洲正在“抓丁”
孩子的未來,畢竟第70億個地球寶寶只有一個。年輕的父母當然要考慮孩子教育等一系列問題,那麼歷史悠久、教育發達的歐洲當然是首選。
這裏有一個好消息就是,歐洲的確很缺人。
1798年,英國經濟學家兼牧師托馬斯·馬爾薩斯宣佈他的人口定律:人口增長必定超過食物供給,直至戰爭、疾病和饑荒降臨,減少人口。
當然,即便沒有了饑荒和疾病,還是有兩次世界大戰沒能逃過馬爾薩斯的預言。但不管怎麼說,歐洲人口增長並沒有因爲飢餓的原因而減速,反而在二戰後經濟重新富足起來之後,人口出現了零增長甚至負增長。
於是我們現在的世界出現了兩個極端:就在發展中國家爲膨脹的人口數量而頭痛的時候,西方國家卻在積極地鼓勵生育。
2010年,俄羅斯梅德韋傑夫高調宣佈俄羅斯已經扭轉了持續20年的人口下降,並多次接見“超生”的“英雄母親”,俄議員甚至提議向不生育的成年人徵“不生育稅”。
而焦慮的歐洲人爲了解決人口減少問題,更是加大了移民的力度。到2010年,歐盟境內的外來人口超過了2000萬,在超級富裕的盧森堡,43%都是外來人口。這在習慣了“少生孩子多種樹”的中國人看來,簡直如國民黨時期“抓丁”一般。
後70億時代少生還是多生?
地球上的人口就要超過70億了,那麼地球人會不會一直不斷增長下去呢?根據聯合國的人口統計專家分析,2050年左右時,全球人口到達90億人時,也許會迎來人口增長的轉折點。
聯合國人口司司長茲洛特尼克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全球人口將達到70億的同時,宣佈了一個值得高興的事情:“作爲整體,全球人口正向非激增方向發展。”
中國年輕的父母們應該對這樣一個結果感慨萬分,因爲據中國官方的說法,中國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減少了4億人的出生,就算是按照學者們最保守的估計,在三十年的計劃生育中,也少出生了超過1億中國人。
這種人口增長的減緩,大多年輕的中國人都失去了有兄弟姐妹的機會。這些計劃生育中出生的獨生子女們,他們還要面臨夫婦二人供養兩對老人的重壓。這遠比歐洲人所恐懼的兩個人養一個老人殘酷得多。
那麼在將邁入“後70億時代”的世界裏,中國的孩子們將迎來怎樣的世界呢?
日本的媒體認爲,到2030年時,中國人將取代西方人,成爲來自發達國家公民的典型形象。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這只是個想象而已。